首页 > 历史 >

我手写我心:面对飞来横祸,司马迁却说我的人生何止一部《史记》

2019-12-06 04:12:09 暂无 阅读:1758 评论:0

飞来的横祸

对司马迁而言,汉武帝的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是他一生中最为耻辱的一年。因为在那一年里,他彻底失去了作为一个男人,不,更确切的说应该是最为一个人的尊严。而这,只是发生在汉武帝那轻描淡写的一句话中……

我手写我心:面对飞来横祸,司马迁却说我的人生何止一部《史记》

匈奴人

天汉二年,汉匈之间的大战再次爆发了。一直以打败匈奴,使大汉王朝鼎立天下为目标的汉武帝,派遣了大军前去征讨匈奴。

这支庞大的远征部队,是由汉武帝的宠妃——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为主帅。同时,刘彻也派遣了名将李广的孙子李陵为副帅,全权负责大军的辎重补给,随同李广利出征。

送大军出征之时,司马迁也许就站在汉武帝的身后,为这些勇敢的军人壮行。他看到了全副武装,威风凛凛的李广利,也同样看到了意气风发,充满自信的李陵。他也许在心中曾这样暗想:"等他们胜利的消息一到来,我一定会将其一字不落地写入自己的史书当中……"然而,司马迁最终等来的,却是他始料未及的灾祸……

我手写我心:面对飞来横祸,司马迁却说我的人生何止一部《史记》

司马迁

在和匈奴的交战中,李陵率领五千步卒出居延,孤军深入了浚稽山。但很不幸的,他遭遇到了匈奴单于的主力部队。

匈奴单于对汉军一向是见一个杀一个。李陵羊入虎口,匈奴单于又怎会放过这么一个全歼汉军的机会?于是,一场恶战开始了。

这是一场悲惨而又无比悲壮的战争,李陵以区区五千步卒的人马,挡住了匈奴近八万虎狼之师的猛烈攻击!尸体,鲜血,染红了这片草原,也染红了战士们的心。面对部下一个一个的倒下,面对战友一个一个的牺牲,面对同胞尸体一层又一层的垒起……李陵和几千名汉军战士,并没有丝毫的胆怯!他们依然在战斗着,他们让匈奴每杀害一个汉军,就付出了几个匈奴士兵生命的代价!

我手写我心:面对飞来横祸,司马迁却说我的人生何止一部《史记》

李陵

然而,这一切的努力最终都化作了徒劳。由于力量悬殊,又没有足够的后勤保障以及援军救援,在和匈奴奋战了十天十夜之后,李陵部队以几乎全灭,但斩杀上万匈奴精锐部队的代价,败在了匈奴人之手。李陵也因此不幸被俘,最终投降到了匈奴人的帐下。

李陵投降的消息传到长安之后,惊动了好大喜功的汉武帝,他对李陵的投降举动给予了震怒的表态!

在汉武帝的眼中,大汉的军队是不允许如此失败的!纵使力量悬殊,纵使敌众我寡,也必须奋战到最后一个人!输,也要光明磊落的输。死,也要展现尊严的死。因为,这才符合大汉王朝的恢弘气象!然而,李陵却最终以投降收场,这不是重重地在汉武帝的脸上扇了一巴掌吗?

我手写我心:面对飞来横祸,司马迁却说我的人生何止一部《史记》

汉武帝

武帝愤怒了,他丝毫不理会李陵之前如何地浴血奋战,以及匈奴付出的惨重代价。此时他的眼中,只有"李陵投降匈奴"这六个字。武帝当即决定,要对李陵实施残酷地报复——将李家全部满门抄斩!

满朝大臣都深知武帝的脾气,虽然不少人心中都清楚李陵兵败投降的苦衷,但为了各自的利益,他们非但没有站出来替李陵说上一句较为公正的话,反而是极力迎合武帝的意思,要对李陵留在汉朝的家眷施加连坐的报复。一边倒的形势,冲昏了武帝的头脑。同样的,也染黑了大汉的朝廷。

就是在这个时候,司马迁站了出来。此时的他虽只是一个小小的太史令,但他却是为数不多的能够紧挨着武帝的亲信。满朝大臣的趋炎附势令司马迁作呕,武帝冷酷薄情的一面令他内心担忧。出于一个做臣子的责任,他觉得自己有必要说一说自己的看法,尽量将公正告诉武帝,让他恢复理智。

我手写我心:面对飞来横祸,司马迁却说我的人生何止一部《史记》

司马迁

武帝也看出了司马迁的心思,他先一步询问了司马迁对此事的看法。

司马迁不紧不慢,用非常冷静而又平移地口吻,对刘彻娓娓道来。他列举了李陵过去在汉庭种种优秀的一面:孝顺母亲,对朋友说一不二,为人谦逊有礼,对士兵恩信有佳,对国家忠贞不二,是一代国士之风……

紧接着,他又盛赞了李陵面对强敌毫不畏惧,奋勇杀敌的行为,说这是一个从内心对国家忠诚的人才会做出的举动。投降匈奴,实在是无奈之举,不应该大加指责。相反的,李陵兵败的责任更多的是在李广利的身上。而朝中的大臣,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一味地诋毁李陵,这是对他的不公。于是,他恳请武帝,慎重处理李陵的事情。

我手写我心:面对飞来横祸,司马迁却说我的人生何止一部《史记》

未央宫

司马迁对自己的这番话十分的满意,无论从立意还是措辞上,他都做到了完美无瑕的地步。司马迁相信,凭借自己的这番忠贞之言,一定能够打动武帝,打动在场的大臣,让他们改变对李陵的看法,让公正重回朝廷的主题。然而,他想错了。

刘彻听完司马迁的话后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的悔意与深思,他反而是更加地震怒!原因在于,司马迁刚才的那番话,在他的耳朵中听成了是司马迁对自己的一种嘲讽。

李广利是刘彻的小舅子,也是这次他钦点的大元帅。司马迁暗讽李广利,这岂不是他在讽刺自己的判断力,在挑战自己皇帝的尊严吗?!

我手写我心:面对飞来横祸,司马迁却说我的人生何止一部《史记》

李广利

于是,盛怒的武帝当即命人擒下了司马迁,将其打入了天牢,让有司定他的罪。朝中的大臣再一次表现出了他们趋炎附势的一面,没有对司马迁报以任何的说情之词。他,很"顺利"地被压入了大牢。

不久之后,有司给司马迁判定的罪名出来了,是诽谤皇帝之罪。在汉朝,这是一项死罪。痛苦地抉择

司马迁此时有三个选择。第一,乖乖地接受死刑。

但司马迁不会选择这个结果,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他都不会选择。因为一旦他选择了死,就意味着他对真理的屈服,对自己的屈服。

司马迁从来都没有认罪,他一直坚持自己的无辜的,是无罪的。然而,这没有任何的用处。

审理司马迁案件的,是当时著名的酷吏杜周。酷吏审理案件,一般是怎么严酷怎么来,怎样符合皇帝的胃口怎么来。于是,在杜周面前,司马迁的任何辩词都没有用了。他还是被判有罪,被判处了死刑。

我手写我心:面对飞来横祸,司马迁却说我的人生何止一部《史记》

杜周

所以,司马迁不能死。如果他死了,就是再向世人证明,他司马迁的所作所为是错的。这不符合他做人的底线与尊严。更何况,他还有一个人生的目标没有完成。

既然不能死,那他就必须想办法来救自己。于是,就出现了下面的两种选择:花钱与宫刑。

司马迁虽然是朝中的太史令,但这最多只能算是一个中低收入的职业,并且他的家庭也不富裕,甚至可以说是贫穷阶层。而按照汉朝的法律,被判死刑的罪犯,可以一次性向国家缴纳五十万钱的罚款来赦免自己的死罪,所以司马迁付不起这笔巨款。

没有钱,又不能死,于是只剩下最后一个选择出现在了他的面前——宫刑。

看到这两个字之后,司马迁犹豫了。因为宫刑,是一种极不人道的刑罚,司马迁如果选择宫刑而保全自己性命的话,那将来的日子,则肯定要比一刀人头落地要痛苦许多的。后者夺取的仅是生命,但前者夺取的,却是在司马迁心中地位更重的尊严。他,应该如何选择呢?

和自己一同成长的梦想

司马迁陷入了对自己人生的思考之中……

汉景帝中五年(公元前145年),一个男孩出生在了今陕西阳城的一个书香世家之中,他就是司马迁。男孩的降生,给了司马家延续香火的一个希望。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是朝中管理藏书的官吏。这个官职虽然不大,但却是很多嗜书如命的人梦寐以求的职业。整个皇宫所搜集的天下最精、最全的图书,全都归他掌管。当然也全都可以阅读。政府的支持,给了司马家族读书学习的一个天然有利环境。司马迁,便是在这样的书香环境中长大的。

我手写我心:面对飞来横祸,司马迁却说我的人生何止一部《史记》

司马谈

司马谈是一个专业的学者,他在意的是对知识的追求,而不是对财富的渴望。所以,司马迁从小过的就很清贫。

正所谓"不曾清贫难成人",虽然过不上富裕的物质生活,但父亲却给了司马迁世上多少财富都无法缔造的精神家园。他十岁就开始遍阅皇家收藏的古文书籍,并尝试写作,展示出了自己在这一方面的才华。每当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他便要对此穷追不舍地探究,直至将其完全弄明白才罢休。这样的时光,持续了十年的时间。

司马迁二十岁的时候,他听从父亲的安排,独自一人踏上了游历天下的旅途。

过去,他只是在书本中了解那些山山水水,那些人物故事,但他却从没有见过真实的一面。所以,这次的旅途虽然道路艰险且辛苦异常,但怀着对知识的追求,司马迁仍然满怀着热情和信心出发,开始寻找他生命的方向。

往南,他游遍了江南地区,到达了会稽,探究了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大禹去世的洞穴;向北,他来到了博大精深的儒学发祥地,齐鲁之国,考察了孔子的故居,搜集了当地有关孔子的一切传说、故事;走东,他来到了薛、彭和梁之地,考察记录了当地的民风民俗;朝西,他也到过四川与贵州的许多地方,和当地的少数民族一起经历了许多的故事……总而言之,他的人生,在这一段非常的精彩。

我手写我心:面对飞来横祸,司马迁却说我的人生何止一部《史记》

司马迁足迹

结束几年的游历生涯之后,司马迁回到长安继续读书,并辅佐他父亲的工作。而此刻的司马谈,也萌生了写作是《史记》的念头。

司马迁也知道父亲的这个想法,但在他的心中,这部史书并没有成为他生命的全部,他至多只是将其当做父亲事业的一部分。直到将来的某一天,他的这个想法改变了……

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汉武帝举行了大规模的封禅仪式,总共调动了将近二十万的人马前来举办,场面甚是恢弘壮丽!司马谈作为汉庭的太史公,理应参加这次封禅,好将其歌功颂德般地写入史书。但是司马谈最终却未能参加,因为他已经病入膏肓,即将不久于人世了。

我手写我心:面对飞来横祸,司马迁却说我的人生何止一部《史记》

泰山封禅

司马谈走到了人生中油尽灯枯的时刻,但他却并非是没有任何遗憾地离开。在他的心中,依旧放不下那个恢弘的梦想。他的心中,充满了无限地不舍与遗憾。

但是,司马谈却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这个梦想!作为自己生命的延续,司马迁的身影出现在了他的心中。"既然自己无法完成它,那我的子嗣就应该来完成它!因为这不光是我的梦想,更应该我们整个家族的梦想!"司马谈是这样想的。

此刻的司马迁正在长安,闻之父亲病危,他匆忙赶赴洛阳,去见父亲的最后一面。

我手写我心:面对飞来横祸,司马迁却说我的人生何止一部《史记》

司马迁

跪在司马谈的榻前,司马迁早已泪流满面,哭成了一个泪人。但司马谈却安慰司马迁,叫他不要哭,说生老病死乃是人之常情,没什么大不了的,他对此一点也不难过。但有一件事却让他久久不能放下。

司马谈说道:"我们司马家族世代与史相伴,从周朝开始,我们家族就几乎不离史官这个职务,直至今日仍是如此。现在我就要死了,而我死之后,你一定会继承我的位置,成为新一任的太史公……我一直想写一部贯穿黄帝至当今天子的史书,将几千年散乱的历史连接起来,流传给后世。我已经开始了初步的动笔,但怎奈命不久矣,不能完成这个心愿了。你作为我的儿子,理应延续父亲的事业,将这部书写下去。"

司马迁俯首流涕道:"孩儿虽然愚钝,但一定会谨遵父亲的教诲,认真去写这部书,务必使其流传天下!"

他没有撒谎。就在此刻,这部史书已经融入了他的生命之中。和他答应父亲时说的那样,他下定决心一定会完成它!司马谈看到了儿子心中的坚决,然后安详地离开了人世……

司马谈死了,司马迁顺理成章继承了司马谈的位置,成为了新一任的太史公。从这一刻起,他也正式开始了《史记》的创作,一直到李陵事件的发生。

我手写我心:面对飞来横祸,司马迁却说我的人生何止一部《史记》

史记

司马迁从回忆中惊醒了过来,他独自坐在牢房的一角,许久没有说话。

他的内心矛盾极了,屈辱的活着还是屈辱的死亡,他无从对此选择。但是,当父亲临终前的那一幕出现在了自己的面前,当《史记》这部书的原稿浮现在自己的脑海之时,他那颗颤抖的心却渐渐恢复了平静。终于,他有了答案。生活只有你罢了

司马迁出狱了,但他却是以一个不完整的男人的身份出来的。

走在回家的路,司马迁一直是低着头在往前走,因为他不敢看周边人的眼神。哪怕对方不认识自己,他也能从别人的眼神中,看出他对自己的鄙夷。嘲笑声,一直在司马迁的耳边缠绕,他使劲捂住自己的耳朵,但却无法制止声音的袭扰。其实他不知道,这个声音,其实来自他的内心。

司马迁飞奔回家了,他回家的第一件事,并不是和家人相拥痛哭,以化解心中的伤痛。他做的第一件事,是跑入了自己的书房,然后将自己反锁起来,小心翼翼地拿出《史记》的原稿,以及一大堆的书简。磨好墨,蘸好笔,展开竹简,一笔一划认真写作。

我手写我心:面对飞来横祸,司马迁却说我的人生何止一部《史记》

司马迁

他的精神完全融入其中了,一天漫长的时光悄然而逝,但他却没有丝毫的发觉。他已经整整写了一天了,没有吃一口饭,喝一杯水。他只是发奋地写着,仿佛要将满腔的愤怒尽诉写入自己的书中。

他依旧在朝中担当着太史公一职,但那在司马迁的心中已经死了。确切的说,司马迁这个人也已经死了。他对世界已经没有了任何的眷恋,唯一让他支撑下来的,正是这部没有完成的巨著。

这是司马迁的生命,也是他的使命,不过它还没有完成。我的人生就是一部《史记》

任安是司马迁的好友,在他犯罪即将被处死之时,他收到了司马迁给他的一封回信。这封信,是任安在几年前给司马迁写的,但司马迁早已对世态炎凉心灰意冷,所以久久没有给他回信。这一次,他听闻任安即将被斩,所以连夜写了这封回信寄给了任安。这封信,就是著名的《报任安书》。

在《报任安书》中,司马迁讲出了在遭遇宫刑之后生活的点点滴滴与心理感悟,但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无比的痛苦!

"遭遇此祸,重为乡党所戳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司马迁以自己的血和泪,写下了这段辛酸史。

他在信中告诉任安,"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对司马迁而言,死已不再是最最可怕与最最痛苦的事情。在他选择宫刑的那一刻,他的心就早已经超越了生死,超越了一切。

《史记》之所以伟大,最重要的原因便是里面充斥着司马迁对人生,对命运的呼吁以及感触。它俨然就像司马迁的一部人生史,带给了读者无数的思考与感悟。

他感叹季布的忍辱负重,羡慕伯牙子期的知音之情;他敬重孔子的坚忍不拔,赞扬孟子的追求不懈;他尊重先圣们的奋力拼搏,感同伟人们的忍辱负重,最终成就大业……

我手写我心:面对飞来横祸,司马迁却说我的人生何止一部《史记》

伯牙子期

一字一句,都是司马迁自己人生得感悟,都是他岁月智慧的精华。终于,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一部五十二万字的历史巨著横空出世了!但司马迁,最终也因为梦想的实现而心力交瘁,不久之后便与世长辞。

《史记》出来之后,便成为了汉朝的一部禁书,司马迁的家人不得不将其藏匿了数十年之久才得以让其在天下与历史上流传。在这一刻,伟大的史书与伟大的司马迁被才真正被人们与历史记住!

司马迁虽然已逝,但他的人生与他的巨著,将永远流传下去,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人,久久不会衰退。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我想,在司马迁《报任安书》中的这段话里,他的名字也该位列其中吧。

参考资料:《史记》;《汉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