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赤壁之战期间,刘备曾与孙权达成一个协议,为何遭后人误读

2019-12-08 15:37:33 暂无 阅读:1365 评论:0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南征荆zhou,当地士族纷纷依附。在短短两个月内,曹操就得到了大半个荆zhou。进驻江陵后,曹操不放心刘备的存在,担心后者再成气候,便顺势而下,打算将刘备彻底铲除。刘备走投无路,只好投奔孙吴。

赤壁之战期间,刘备曾与孙权达成一个协议,为何遭后人误读

不难发现,当时曹操的目的只有一个,那便是刘备。后者为了保命,便与孙权达成了一些协议,从而换取江东的庇佑,这便是后世看到的“孙刘联盟”。从实质上说,刘备是投靠了东吴,但却被后人误读成了双方结盟。

赤壁之战期间,刘备曾与孙权达成一个协议,为何遭后人误读

1、曹操的橄榄枝被孙权拒绝了

刘备投奔江东不久后,曹操便向孙权发来了一封具有威胁性的信件,暗示后者不要再保护刘备。《三国志•吴主传》注引《江表传》提到:“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赤壁之战期间,刘备曾与孙权达成一个协议,为何遭后人误读

这封恐吓信,被后人看作曹操对江东的宣战。但事实上,曹操并没有打算直接进攻东吴,他的真实目的是占领夏口,彻底消灭刘备集团。曹操经常打哑谜,在这封信中,他提出与孙权会猎,这个猎物正是逃窜到江东的刘备。显然,曹操的潜台词就是只要你孙权交出刘备,我们两家就会和平共处。

赤壁之战期间,刘备曾与孙权达成一个协议,为何遭后人误读

对于孙权和刘备,曹操的态度截然不同。据史料记载,在赤壁之战前后,曹操一直和孙权有来往,而且还有互相联姻。孙权没有称王,也没有自立,他依旧秉袭汉职,名义上受曹操的管辖。孙权一直向曹操称臣,除了没有将长子送往许都为质,他还是每年都称臣进贡。所以曹操觉得,孙权有拉拢的必要。

赤壁之战期间,刘备曾与孙权达成一个协议,为何遭后人误读

反观刘备,曹操却真的想要除之而后快。这不仅是刘备曾经背叛过他,而是曹操觉得刘备的威胁太大。刘备有着正统的汉室地位,地位很高不说,还有强大的号召力。再加上刘备善于隐忍,能屈能伸的性格也让曹操佩服,所谓“英雄惜英雄”,曹操知道无法与刘备和平相处,自然会想尽办法将其除掉。不然凭借刘备的“生长力”,很快便能恢复元气,并给曹操带来极大威胁。事实也证明,曹操的忧虑是对的。

赤壁之战期间,刘备曾与孙权达成一个协议,为何遭后人误读

2、孙权与刘备的协议

曹操屯兵江陵,给孙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当时江东有不少大臣主张投降曹操。因此,孙权庇护刘备,是需要付出很大代价的。而曹操不知道的是,孙刘两家虽然因为实力差距过大未曾结盟,但也达成了某些协议。这个时间点位于刘备进驻夏口之后,东进樊口之前。

赤壁之战期间,刘备曾与孙权达成一个协议,为何遭后人误读

此时,刘备已经得到了孙权的承诺,确保自己安全,不然他也不会冒着生命危险来到孙权的眼皮底下。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曾经说过:“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由此可见刘备当时形势危急,不得不委身投靠。因此,在这场协议中,孙权占据了主动地位。

赤壁之战期间,刘备曾与孙权达成一个协议,为何遭后人误读

《三国志•周瑜传》载,刘备来到江东后,周瑜便立即..,要自带三万精兵进驻夏口。可见此时的江夏郡已经完全落入了江东之手,孙权拥有了其中一郡的主导权。刘备让出荆zhou主权,便是协议之一。孙权得到江夏郡,自然有了与曹操抗衡的资本,所以他保证刘备的安全,便是协议之二。

赤壁之战期间,刘备曾与孙权达成一个协议,为何遭后人误读

赤壁之战期间,刘备要带领本部一万兵马与周瑜并进。不仅如此,张飞还被周瑜征调了一年,可见刘备在江东是要服从孙权的指挥和调遣的,此为协议之三。

赤壁之战期间,刘备曾与孙权达成一个协议,为何遭后人误读

赤壁之战后,曹操的势力退出荆zhou,孙权竟然将富饶的南郡借给了刘备,而后者进军益州时,孙权也给出过支援。总结起来便是,孙权和刘备约定要瓜分荆zhou利益,而且孙权应当帮助刘备发展势力,此为协议之四。

赤壁之战期间,刘备曾与孙权达成一个协议,为何遭后人误读

3、投奔为何会被误读成联盟?

综上所述,在最初的这一阶段,孙刘两家并非是结盟,而是为了各自的利益达成了一些协议。为了得到孙权的庇护,刘备只能投靠江东俯首称臣。陈寿作传严谨,但凡是《三国志》中出现的某某奔某,则大多都是前者向后者俯首称臣,是为投靠之意。如“备奔绍”,“(马超)乃奔汉中依张鲁”等等。那么,刘备投奔孙权为何会被后人误读为是两家联盟呢?

赤壁之战期间,刘备曾与孙权达成一个协议,为何遭后人误读

首先,从东晋开始已经有了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刘备是汉室后裔,又以“仁政爱民”闻名于后世。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支持蜀国的正统地位。《三国演义》成书后,这种思想倾向达到了巅峰,刘备的诸多事迹都纷纷被美化。不难发现,东吴和曹魏有不少能臣都遭到了刻意贬损。在此情形之下,刘备投奔孙权这件事,也被进一步美化,反而成了双方之间的平等联盟。

赤壁之战期间,刘备曾与孙权达成一个协议,为何遭后人误读

其次,正史中有些记载,出现了诱导词语。《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出使东吴,圆满完成了任务,并为刘备拉来了三万精兵:“权大悦,即遣周瑜、程普、鲁肃等水军三万,随亮诣先主,并力拒曹公。”

赤壁之战期间,刘备曾与孙权达成一个协议,为何遭后人误读

不少人认为,孙权兵马都给了,这难道还不是结盟?实则不然,从孙刘两家接下来的军事行动中看出,孙权派周瑜进驻夏口,占据了整个江夏郡,这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得到支援的刘备却在不久后被孙权调到了眼皮子底下“监视”。如果真是结盟的话,刘备又怎么会丧失自己的主权呢?

赤壁之战期间,刘备曾与孙权达成一个协议,为何遭后人误读

同样,《江表传》中也有记载:“备大喜,进住鄂县,即遣诸葛亮随肃诣孙权,结同盟誓。”显然,这个盟誓只是刘备一厢情愿的想法,诸葛亮带着这个目标前去,但并没有成功做到。毕竟双方当时的实力,并不在一个层次之上。

赤壁之战期间,刘备曾与孙权达成一个协议,为何遭后人误读

赤壁之战结束后,荆zhou大部地区成了无主之地。刘备不但从孙权手里借到了南郡,还轻而易举地拿下了荆zhou四郡。这一切都与刘备与孙权的附庸关系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没有孙权的同意,刘备在荆zhou仍无立足之地。综上所述,刘备入蜀之前,他与孙权之间的关系,从来不是平等的同盟关系,而是附庸关系。

参考书籍:《三国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