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 >

戴上崭新的“四道拐”,他们是比将军还稀缺的士兵(3)

2018-10-10 09:03:48 网络整理 阅读:91 评论:0

与谭和平聊天,他总是面带笑容,一脸憨厚,还迸出一句挺诗意的话:“吃工兵苦,干工兵事,圆工兵梦。”干了一辈子工兵,也待在山沟半辈子,领导体谅他的年龄,几次三番请他出山,总被他委婉拒绝。

常年铆在大山,“兵王”们早已融入了大山,志在深山,爱在深山,成为“卫士山”最忠诚的卫士。寂寞的大山之中,谭和平参与25项国防施工任务,解决技术难题90余项,排除作业故障200多次,记下40多本80多万字工作笔记,培养43名专业技术带头人,自主创新9项工艺工法被推广运用……连续3次入选火箭军尖子人才一级库,荣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

正如他们所唱的,祖国会记得他们大爱无声的功绩。同在大山,导弹发射车驾驶员张金东与谭和平略有不同的是,虽执行20多项重大任务,荣誉册里却是一片空白。

发射车定位考核,打破旅尘封多年纪录;一级旅达标考核,精准定位刷新纪录……然而,荣誉面前,他却一次次推荐了其他战友。

虽然没有军功章,但张金东又是幸福的。他不仅拿到了战场“入场券”,也实现了安全行车60多万公里,带出的30多名专业技术骨干屡屡在各级比武中斩获奖项。

大音希声,英雄无言。与谭和平同样性格木讷的某部特装修理技师肖新生,一次次让装备“起死回生”,研制的液力变矩器试验台,填补了基层自行维修液力变矩器、变速箱的空白,获全军科技进步三等奖,每年为部队节约近200万元维修费。

成名之后,,看他一番“望、闻、问、切”好本事,一位地方厂家领导高薪“挖”他,被他婉言谢绝:“军装还没穿够!”

不羡高薪献青春。这些年,肖新生先后带出100余名技术过硬操作手,13人获得基地级比武第一名,他也获得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一等奖,被火箭军评为一级修理技术能手。

地处大山,信息闭塞;岗位平凡,环境恶劣。这是“兵王”多年战斗的真实写照,可为什么他们能够抵制诱惑,坚守本色,为导弹事业奉献一生的时光,成就军营最美“颜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