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 >

戴上崭新的“四道拐”,他们是比将军还稀缺的士兵(4)

2018-10-10 09:03:48 网络整理 阅读:91 评论:0

透过一双双明亮的双眼,走近一颗颗纯洁的心灵,我们终于明白,不是他们的眼里没有浪漫柔情,而是他们的目光时刻盯着导弹的靶心;不是他们的追求平淡无华,而是他们的视野正放眼全球。

贵在严实,不唯脸色重“气色”

毋庸置疑,106名“兵王”绝对是士兵中的佼佼者,是领导眼里的好兵,是官兵眼中的楷模,是军营里的偶像。

然而,“好兵”却不是最“听话”的兵。透过“兵王”们的成长轨迹,我们不难发现,他们每一个人都曾有过与领导“红脸”的经历,都拥有敢与权威叫板的勇气和底气。

这种“不听话”,不是蛮干,而是担当,是对军队的热爱,对强军事业的负责任。在某工程部队一级军士长刘庆辉看来,“好兵”并不是简单地“唯上是从”,面对问题应敢于质疑、勇于挑战。

刘庆辉就是这样的兵。某工区样板段施工,工区指挥长和工程师进行质量检查时,指出风机电动阀门控制箱过多,影响视觉效果,要求进行更改。刘庆辉当即反驳,这样改动不利于实战!

最终,他凭专业水准说服了领导,还当上了营里的质检员,专门负责“挑毛病”“补漏洞”。

实战是检验兵心“纯度”的度量衡。某导弹旅接收新阵地,技术营加注技师赵孔燕发现部分加注区设计还是老模式,连夜设计改动方案。有人提出异议,“简单改动,克服一下”。

“我能克服,打仗可不能。”赵孔燕的倔脾气来了。后来,双方对表作战要求,拿出合理整改方案,他这才罢休。临走,交接方负责人握着他的手说:“老赵,你真行,走到哪我都会记着你。”

说起往事,赵孔燕憨厚一笑:“我同意,战斗力也不同意呀!”与岗位职责不同,却与刘庆辉的想法如出一辙。

这种朴素想法,是发自内心的真感情,是常年历练的过硬作风。与导弹“血液”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赵孔燕,他的军旅如同一次次“逆行”,向着危险进发。而温文尔雅的某旅发射四营一级军士长杨著贤,不仅爱钻研,而且是出了名的爱较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