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 >

渔阳鼙鼓动地来, 惊破霓裳羽衣曲,1263年前安史之乱爆发

2018-12-17 12:55:11 网络整理 阅读:173 评论:0

公元755年,此时,正值唐玄宗天宝年间,距一代天可汗李世民,开创大唐帝国,已经过去了137年,一百多年的发展,此时的大唐,经济文化繁荣,政治稳定,海内外一片歌舞升平,后世誉为盛世大唐。一声巨响,用唐代诗仙白居易的话来说,“渔阳鼙鼓动地来, 惊破霓裳羽衣曲。” 安史之乱,一切的一切,似乎突然嘎然而止了,盛唐的繁荣气象,一去不复返。就像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青春年少,风度翩翩,前途无量,怎么就突然瘫痪了呢?

盛世大唐,为何会有安史之乱?为什么?很多人在问,若不是杨国忠的私心,若不是唐玄宗的昏聩,爱江山更爱没人,那一场盛世的梦魇,会不会不再出现呢?缅怀盛唐,追忆古风,不仅是唐宋,哪怕是在当代,都有不少拥宕。其实,这就像是在说,若不是秦末,是不是没有陈涉他们“遇雨失期”,没有他们谋反,就没有秦末的大规模农民起义呢?安史之乱也一样,可以说,盛唐的政治经济制度,已经从根本上决定了,像《猫妖传》里面所展示的那样,一袭华丽的长袍,爬满了虱子,而安史之乱,不过是他盛世的宿命。

渔阳鼙鼓动地来, 惊破霓裳羽衣曲,1263年前安史之乱爆发

历史总是如此惊人的相似,一个统一的王朝,总是会积极地寻求向外扩张。青藏高远的土蕃、地处东北的契丹、奚人,西南的南诏,西北的党项、回纥,在中亚咄咄逼人的黑衣大食,不论是进攻,还是防守,大规模的战争,在积极的,开拓的,进取的盛唐时代,进攻旧就是最好的防守,大唐帝国选择了不断进攻,凡战争,就需要组织和动员不是?唐袭承的是是东晋末年的府兵制,士兵平时耕种,战时出征,这相当于,大家都是临时工,在利益的驱动下,不断向前,这套制度,比较适合在中原地区,短距离征伐或者保家卫国。实际上,隋唐之前,自汉末三国起,天下就一直纷争混战,范围并不大,更不需要长期驻守,这套制度还是比较适合的。

关中平原土地肥沃,沃野千里,隋唐发迹,皆自关中平原,能滋生众多人口,形成较大规模的府兵,最为典型的就是影响隋唐历史走向的”八柱国“,唐之根基,很大一部分是“八柱国”之一的李虎。但随着唐朝统一的加强,势力的不断扩大,国家没有常备军队,在交通运输极为不发达的时代,无论是防备,还是出击游牧民族政权,战争规模越来越大,战线越来越长,很多地方,甚至需要驻守,时间也越来越长,府兵制就暴露出了极大的缺陷。怎么办呢?唐庭开始在各边疆地区设立节度使,类似战国时期,代地的李牧,一切军政大全,皆自收自用,甚至将领的升迁,幕僚、士族的招募,都自行决定,如此一来,,前线将领的能动性越来越高,这很类似于现代企业的加盟连锁模式,大唐的品牌给你,你去开拓市场,提升品牌知名度,可以达到短时间提高市场占有率的问题,这不是繁花盛开的景象吗?关键是,连锁而不是直营啊。

渔阳鼙鼓动地来, 惊破霓裳羽衣曲,1263年前安史之乱爆发

兵为将有,历史上一切割据动乱的根源!就这样子看似繁花盛开的地方,悄悄种下,起初,边疆节度使,唐庭还会通过定期更换,防止长期独任造成问题,有功的边将,还会打通通往回朝担任宰相之路,仕途通常。但有出了什么问题呢?我们知道,安禄山曾兼任范阳、河东、卢龙三镇节度使,掌握近乎朝廷一半的兵力。他为何敢造反呢?因为他知道,其余地方一样是兵为将有,地方势力非常之大,特比是军事和经济,只要速战速决,拿下洛阳与长安,颠覆最高中枢,其他节度使,有很大程度可能会隔岸观火,实际上,安禄山采取的,也是速战速决的策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