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 >

帝国之殇,安史之乱背后的藩镇得失

2018-12-17 12:57:57 网络整理 阅读:181 评论:0

翻开人类历史的长河,尽管我们很难找到同一片叶子,但俗话却也说得好“太阳底下从没有新鲜事物”。就像公元3-4世纪的罗马帝国一样,当时间进至公元755年时,位于东方的大唐帝国突逢巨变,皇帝的宠臣、手握军政大权于一身的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举兵反叛。一时间原本辉煌的唐帝国风雨飘摇,从此由盛转衰。

当然,以上都是来自于历史教科书的普遍结论。事实上人们还是会好奇,安史之乱前唐帝国正值盛世,为什么说这么一场仅仅八年的叛乱就将帝国由盛世拉进了直线下滑的境地呢?

要知道,抗战八年我国死难同胞数千万,但国家此后依旧一步步由弱变强,最终不屈的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这究竟是人力之功?亦还是制度之过呢?

帝国之殇,安史之乱背后的藩镇得失

本着这个历史疑问,让我们来逐一翻开历史的面纱。

安史之乱是公元755年由唐朝异族边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所发动的战争。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是唐帝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在今天解释其叛变的原因上,一般主要有如下观点。

1) 唐玄宗晚年怠政,导致国家内部腐败,各阶层矛盾不断。

2) 宰相杨国忠等与安禄山互为敌对,最终迫使安禄山铤而走险。

3) 唐朝的藩镇制度导致外重内轻,最终形成独立抗衡中央的地方军阀。

4) 历史经济文化因素致胡汉冲突,构成了叛乱的潜在诱因。

严格的说,以上四条都有其道理,但其实又都不完全。比如以第4条而论,在我国的历代王朝中,唐朝在文化上的包容可谓都是空前的,唐之前如隋、汉等大帝国虽然也并不刻意排斥异族人与..同居,但像唐这样的民族大融合却并不鲜见。甚至于唐帝国还允许异族人出任朝堂要职,比如唐朝宰相由异族人担任的就有29人之多,可见这种开明的民族政策很大程度上也促进了唐帝国的繁荣。故而若我们单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就未免是诛心之论了。事实上,虽然叛乱的安禄山是异族将领没错,但我们也不应忘了,如高仙芝、李光弼等等为大唐帝国鞠躬尽瘁的将领亦同样出身异族。

帝国之殇,安史之乱背后的藩镇得失

帝国之殇,安史之乱背后的藩镇得失

那么,导致安史之乱的原因是否又来自“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唐玄宗呢?当然,没有人能否认,如果唐玄宗能像他早年那样持续保持自己的敏锐,那么或许安史之乱不会就那么爆发了。但作为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唐玄宗励精图治也并不比其他皇帝来得短,仅仅以一乱而将帝国衰亡的原因全归于他是否又过于笼统了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