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卸马离鞍时,他用“热血”让肿瘤患者看到希望之光

2019-12-15 21:49:34 暂无 阅读:1569 评论:0

他是医院改革创新的探路先锋,创办了全国第一家股份制医院——济宁肿瘤医院;他用满腔热忱在20世纪八十年代末,让肿瘤患者家门口看得了病、看得起病,给成千上万的肿瘤患者带来了希望之光,他就是济宁肿瘤医院老院长曹健,如今已87岁高龄,每当回忆起这所医院的设想与建立,仍百感交集。

肿瘤患者求医无门

他创办首家股份制医院

20世纪八十年代,曹健担任济宁市立医院院长,有着多年的医疗医务、管理经验,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但在他心中,一直有个牵挂始终放不下。

那个时候老百姓对肿瘤认识不足,还停留在谈之色变、避而远之的阶段,但肿瘤患者并不少。“光济宁就差不多2万多人,每年还有大量新发的癌症患者,不少医院都缺少必要的药物和医疗设备,常常感到束手无策,只能建议到上级肿瘤专科医院。”曹健回忆道,当时鲁西南和苏北地区没有一家肿瘤医院,肿瘤患者求医无门。“有些有钱的能去外地看病,无形之中也耽误了最宝贵的治疗时机,没钱的只能在家捱一天算一天。”

卸马离鞍时,他用“热血”让肿瘤患者看到希望之光

年近六旬,本可以安稳退休的曹健,心中萌发了创办肿瘤医院的设想,这一大胆的想法也得到了与他共事多年的同事的支持和参与,与此同时,也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阻力。“虽然经过了十年的改革开放,但仍有人对股份制提出姓‘资’还是姓‘社’的质疑,年过八旬的父亲强烈反对,亲朋好友也都劝我。”

当时正值改革开放百废待兴的初期,听说曹健要办股份制医院,有善意的劝阻,也不乏恶意的讥讽,而他却对此很坦然,规划着宏伟的蓝图。“把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办医院,满足患者的需求,还能减轻国家的经济压力和负担,有什么不好。”有着直面问题的勇气和胆识,曹健顶着压力开始了他艰难坎坷的募集之路。

骑着一辆只有铃铛不响其它零件都响的自行车,他早出晚归四处游说,跑遍了济宁市区的东西南北,寻求投资合作。“世上千般好,唯有求人难,求人出钱办事业的更是难上加难。”回忆至此,曹健万分感慨,没有经验可借鉴,一切都要“摸着石头过河”,尽管困难重重,心怀医道仁心的曹健不曾有丝毫放弃。

说干就干

初心从未动摇

正义的事业总会得到支持,曹健走遍个人入股者的家,踏遍十多个集体入股者的门,为了寻求合作者和聘请全国知名医疗专家,他去济南、北京、广州、上海等医疗机构四处奔走,每前进一步,对肿瘤患者来说,希望又更近了一步。40多年的医务工作,他深深懂得,想要征服肿瘤,光有满腔热情和对患者忠诚服务的精神是远远不够的。建院初期,医院没有资金,但人才培养不能等待。

对国内外治癌尖端技术孜孜以求,曹健自掏腰包下大力气培养中青年医疗技术骨干,将他们送出去进修..。“医疗专业人才紧缺,我们在医院周边的村里还选拔了近20名高、初中毕业生,送到济医附院在岗..,考核合格后才上岗,学员们也被充实到了医院的各个岗位,成为了护理骨干。在创业举步维艰之时,济医附院对在岗..的学员没收一分钱,还解决了村里年轻人的就业问题。”说到此处,曹健很是动容。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1年9月8日在济宁北郊,这所花园式医院——济宁肿瘤医院拔地而起,还建立了一整套医务管理制度,医务公开,住院患者费用公开卡等制度,缓解了一地肿瘤患者看病难、住院难的问题,使患者能早查、早治,为他们带来了希望之光。

对自己,能省一点是一点,对先进医疗技术的引进他从不含糊。曹健回忆道,“印象最深的是去哈尔滨参加订货会,要引进医用直线加速器,我们三人舍不得买卧铺,坐硬座三天三夜,一下火车室外温度零下30度,穿心透肺的冷。”

卸马离鞍时,他用“热血”让肿瘤患者看到希望之光

如今87岁的曹健耳不聋眼不花,精气神十足,却被当年落下的颈椎病根一直缠绕着,时常发作。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需要有务实、踏实的精神,在曹健身上清晰地体现着,他将自己的晚年奉献给了社会,也更加诠释着心怀医道的医者仁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