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农村孩子很“受伤”(3)

2018-09-03 06:07:16 网络整理 阅读:93 评论:0

“由于群体的特殊性,农村孩子沉迷手机的问题更加突出和严重。”凡勇昆表示,目前大量农村孩子的父母外出务工,这些留守儿童虽然有监护人照顾生活,但学习和生活习惯相对较差,缺乏有效监督和引导,处境仍然不乐观。

3、增强自主管理意识和能力

陕西省渭南市高塘镇离城区25公里,曾在这里支教的大学生李姿(化名)在上课时发现,“有学生趴在桌上把手机藏在桌底下玩,有玩游戏的,也有看小说的。”课后,一些没有手机的学生甚至缠着支教老师索要手机。

上个学期,她原本打算将“合理使用智能手机”的主题纳入拓展课程,但被“意外打断”,每次开展拓展性的课程时,总会受到家长质疑:“怎么不好好上课,光是带着孩子瞎玩。”

李姿曾有意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但是当她真正着手准备时却发现,“这个答案太难找了,关键是我自己也不知道”。

“沉迷游戏最大的责任不在孩子自身,而在其监护人、同伴群体、学校和社会。”在凡勇昆看来,一旦孩子沉迷手机,不应该对其一味横加指责甚至谩骂,而是要反思其所受到的教育方式。“既要重视,也要保持足够耐心。对于那些沉迷手机的孩子而言,想要效果立竿见影也很难。放任虽然不对,但采取绝对高压、谈手机色变的心态也没有必要。”

因此,凡勇昆建议,在防止农村孩子沉迷手机的问题上,农村学校宜采取“类型化思维”,即针对不同年龄采用不同方法。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的孩子普遍在乎老师的态度,这时就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渗透,甚至倾向于多制定和使用硬性规定;中学生更在乎同辈群体的影响,因此利用同伴的力量,效果可能会更好。引导、控制、治疗等方法要注重对象,对于存在沉迷风险的学生,则可以鼓励他们多参加线下活动,转移注意力。

一些实践经验表明,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更愿接受和遵守自己制定的规则,增强农村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可能是答案之一。

家长、教师都有必要在制定“手机使用规则”的时候,让孩子参与进来,增强他们的自主管理意识和能力。凡勇昆表示,在制定规则的时候可以使用“底线+约束条件+奖惩”原则,其中“底线”可包括尊重孩子合法权益、不影响身心健康、不影响社会交往,“约束条件”可包括时间、空间、时机、内容,“奖惩”可包括不同的奖励和惩罚措施。“一旦树立起自我管理的意识,不仅能够避免沉迷手机的风险,对于孩子的学习、身心成长都大有裨益”。

(本报记者 陈鹏)

作者:陈鹏

标签:农村 孩子 受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