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执法成本高而处罚低 限塑十年,规范管理如何跟上?

2018-06-02 07:23:33 网络整理 阅读:150 评论:0

抓源头治理 强监管力度(政策解读·限塑十年(下))

消费者环保意识有待增强,防治塑料垃圾污染政策正制定

本报记者 祝大伟 刘佳华 励 漪

近日,国家发改委有关部门表示,正研究制定防治塑料垃圾污染政策文件,限制一批、替代一批、规范一批,对不同生产、生活、消费等情形中使用的塑料制品,分领域分品类提出措施,并收到近千条公众意见建议。

限制塑料制品,尤其是生活中最常用到的塑料袋,如何推广替代品?消费时如何减少塑料袋使用?规范管理怎样进一步跟上?记者进行了调查。

可降解塑料难进集贸市场,,小作坊暗地里生产不合格制品

执法成本高而处罚低 限塑十年,规范管理如何跟上?

北京市西城区某菜市场内,一名市民使用免费塑料袋买菜。 冷昊阳 摄

治理源头,降低可降解塑料成本

2015年,吉林率先禁塑:禁止生产和销售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和塑料餐具。禁塑之后,用什么替代?

在长春开发区良辰工业园区,记者最近来到必可成生物材料公司厂房,工人正忙着安装调试吹膜机、制袋机等。“禁塑令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公司销售总监高巍说。

吉林对可降解塑料制品制定了具体标准。针对本地标准,公司的生产技术越来越成熟,产品质量逐步提高,生产的薄膜袋、一次性餐盒等产品在堆肥环境下,18个月可全部降解。

吉林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在禁塑令等政策吸引下,吉林可降解塑料制品产业集群、集聚初步形成。目前,全省具备生产条件并在省发改委报备生产能力信息的企业有35户,可降解塑料制品生产能力达6万吨。可降解产品市场价格明显下降,由2015年初的3万元/吨,降到目前的2.2万—2.5万元/吨。

高巍说:“市场虽大,但塑料袋用量较高的主要是集贸市场,可降解塑料袋成本相对高,难以进入。在这些地方,传统PE塑料袋依然很多,还出现假冒可降解塑料袋的现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