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为什么不文明的行为更容易被模仿(2)

2018-06-03 08:39:34 网络整理 阅读:159 评论:0

比如即便只剩下一个,也在那里等待绿灯亮起的人?比如在几十户居民之中,那家没有向楼道里堆垃圾或者杂物的人?比如那个在球场上始终专心踢球,而不是想着犯规、报复的人?这样的“文明行为”也许真的是存在的,但是可能都处于在了人们的“盲点”之中,所以很容易被无视。

不管是误区还是错觉,,人们总是会在自己的心灵之内设置一个“选择器”,这个选择器会让我们屏蔽掉许多我们原本认为“合理”的现象,而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合理”的表现形式就是“文明”。

为什么不文明的行为更容易被模仿(2)

讲文明的逻辑是根植于人们的大脑之中的,在排队的时候,我们会觉得遵守秩序是一件必然发生的事情,所以看到有人排队并不会给我们留下更加深刻的记忆。而当大家都在遵守纪律的时候突然有人插队,这个人会造成一种“意外”,这种“意外”会让人们觉得更醒目,而当一些人觉得“插队可以节约自己时间”的时候,也就选择模仿了“不文明”的行为。

如果下个定义的话,我们是不是可以把生活中的“文明”理解成“不因为自私而打扰、影响他人的行为”?如果“不影响”、“不打扰”,那么很可能就不会为人所知,想模仿也就无从谈起了。

所以,是不是有这么一种可能——并不是人们总爱模仿不文明的行为,而是不文明的行为更能引起我们的关注,所以其恶劣性质和数量都被放大了?相反,因为文明的行为不被关注,所以就被忽视了?还是足球场上,其实恶意犯规的球员总是少数的,但是为什么我们没有看到正常比赛的那“大多数”呢?

为什么不文明的行为更容易被模仿(2)

模仿不文明的行为,更多的是一种自私的表现,但是轻易把一种负面现象放大化去看待,又是一种怎样的心理呢?或者,不文明的自私是一种“短视的自私”,而人们遵守秩序是一种为了环境更舒适的“长远的自私”?

如果你不是一个永远被负能量、负面情绪包围的人,在谴责“不文明行为”、“模仿文明行为”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去发现那些“文明的行为”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