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用照片述说幸福故事 复旦大学320多对老夫妇收到金婚纪念册(2)

2018-10-17 10:46:46 网络整理 阅读:110 评论:0

张月萍和史济烈的爱情在50多年的平淡中回归本真。相识于初中的他们共同度过了6年中学岁月。高中毕业后,张月萍考上上海医科大学(今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史济烈则去了海..程学院。毕业后,张月萍留在上海医科大学人事处任教,史济烈则分配到上海59123部队。

辗转中,1967年,这对相识12年的年轻人终于结成夫妻。婚礼现场,没有婚纱西装,没有豪华酒席,只有甜蜜和祝福,史济烈和张月萍花了5块钱就完成了整个婚宴。

就像这场简单的婚宴,在史济烈看来,,51年的婚姻生活平淡却真实。“她其实很懂我。”史济烈说。1996年,史济烈参加了在安徽举行的全国..理论学习班,顺道去黄山游玩,拍了许多照片。回到家,打开行李却发现尼康相机不见踪影。史济烈回忆,“当时我整个人脑袋都是懵的。”

而一向节俭的张月萍没有责怪他,她拉着史济烈去跳舞:“跳完舞回来,我就从那个懵的状态走出来了,心里也好受多了。到现在为止,她都没怪过我当时弄丢了相机。”

说起这一段故事,张月萍在一旁微微点头,表示着赞同和理解。相互陪伴、相互扶持,是张月萍和史济烈对于爱情的理解。“平常生活中,她负责烧饭做菜,我就负责洗碗;如果哪天我烧饭做菜了,那她就很自觉地去洗碗。”史济烈说,生活就在这一天天柴米油盐中继续。

像这样的故事,在金婚纪念册中还有许多,复旦的金婚夫妇和睦恩爱、互为依靠、风雨同舟、白头偕老,完整走过了改革开放的整个历程。在他们身上,“复旦”二字是数十年沉淀的浓情岁月。

家风值得年轻人学习

“这一次用了纪念册的形式。我们以院系为单位,收集老人们的结婚证、结婚照和现在照片,做成‘金婚三件套’放在纪念册中。我们还为近100对老人制作了单独的个人纪念册。”据复旦大学退管会常务副主任周桂发介绍,事实上,复旦大学早在2005年就举行过金婚纪念活动,温情的传统,自此延续。

经过征集,复旦全校有744对结婚50年及以上夫妇,其中50周年整的金婚夫妇105对,时间最长的夫妇结婚81周年。尊重本人意愿,全校今年有320多对夫妇提供结婚证、结婚照、金婚照等三件套制作集体册,99对夫妇制作个人册,全部成品纪念册叠起来有近3层楼高。纪念册设计完成后,校党委书记焦扬、校长许宁生寄语作序,浓浓温情送到了每一对金婚夫妇手中。

“我们在收集中可以看到许多感人的故事,比如夫妇俩节俭的品德,旧的东西一直舍不得扔、比如一起做科研,追求学术,或者是在当时艰苦的岁月中坚持自己的理想和本心。”周桂发说:“这其实是一种家风的传承,也是一种复旦文化的传承,值得年轻人学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