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肃宁“80后”农村小伙痴迷戏曲成“金牌票友”(2)

2018-06-07 00:14:56 网络整理 阅读:61 评论:0

上了初中,学校很注重素质教育,而张晓庆是公认的才子,写作、演讲、辩论样样行,当然唱是强项,唱歌、唱戏都可以。其实那些流行歌曲他唱得也很好听,只是他对戏曲更“情有独钟”,这在他这一代人里是不多见的。

再后来,录音机、电视机都很普及了,张晓庆越来越喜欢传统京剧,很少再唱“样板戏”了。以前听戏是听旋律,听得多了,十五六岁的张晓庆懂得了欣赏与分析,让他最为惊叹的是戏曲能在很短的时间里表述出一个完整的故事。戏曲的节奏感、信息量,以及饱满的情绪变化,从唱腔、板式,到唱词,都满含情绪和故事,真的是千回百转,余音绕梁。并且戏曲表演的动作很奇妙,一个动作、一句开场,就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拿根马鞭,看动作就知道这是骑马;拿着一只橹就是划船,台上的人闪一下身子,就感觉船真的在晃……戏曲表演真的是惟妙惟肖。”

1999年,春晚上有一个戏曲节目,唱的是程派青衣《锁麟囊》选段。张晓庆当时就震惊了:还有这么一种音呢!太美妙了!他以前听的多是比较亮的嗓儿,如此低回委婉,如云遮月般的唱法还是第一次听到,他更对传统京剧着迷了。

考上中专后,张晓庆在学校依然是文艺活跃分子,当宣传委员、主持人,参加各种联欢,在“校园之声”电台当播音员。校园电台办公室里有一箱磁带,里面有京剧,别人不喜欢,当废品堆在那里,他却如获至宝,每天抱着听,听着睡觉。后来他也跟着学整出的《锁麟囊》。没有老师指点,有些技巧唱句学起来很难,其中“泪湿衣襟”的“襟”字拖腔较长,光这一个字他就揣摩了一周的时间才唱出来。

肃宁“80后”农村小伙痴迷戏曲成“金牌票友”(2)

找到戏迷“根据地”

毕业后,戏曲依然是张晓庆的爱好。2005年他偶然看见一篇报道,说的是肃宁县窝北京剧社的内容。他有了一种“终于找到组织”的感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