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丝路深处“桃花源”(4)

2018-06-08 02:20:38 网络整理 阅读:186 评论:0

从白满苏的二叔家再到五叔家,我们穿过村子,眼前是一片一望无际的稻田。据说,这里原先遍地都是4、5米高的芦苇,刚到这里的东干人硬是用锄头一点点清理干净了数百公顷的芦苇,开始种植棉花、水稻和一些蔬菜。

最后,白满苏带着我们来到位于村口的他最小的叔叔——七叔家。推开大门,只见院子里种满了各种花草,多一半的院子被葡萄架笼罩着。葡萄架里侧下面放着一张大铁床,床上铺着色彩艳丽的毯子,毯子中间放着一张桌子,桌上摆满了草莓、杏仁、巴旦木、麻花、馓子、糖衣果仁等各种糖果、点心和当地面食——馕。

东干人就餐大都是围着这样一张桌子或是一块台布,男人们依照辈份和年龄有序而坐,客人们是一定要坐上席的。

就座后,七叔的儿媳端来当地的红茶。我们一边品茶,一边跟主人聊起家常。听七叔讲,他的儿媳是几年前从哈萨克斯坦的陕西村嫁过来的,这里的东干人一直到现在都坚持不与外族通婚,只娶华人媳妇。

七叔家的屋后有一个大园子,园子里种着各种各样的菜蔬和果树,有苹果、梨、桃、杏、核桃等。七叔说,孩子们从中国留学回来后一直在外工作,他自己偶尔还会到市场上卖卖自家种的蔬菜水果。

白满苏说,村里共有700多东干人,和

全乌的3500多东干人一样,140多年来一直认同自己是“中国的孩子”。

“一带一路”改变东干人

白满苏的父亲白东山,是村里最有文化的人,毕业于塔什干大学,历史学博士,主修民族学,后来曾在苏联历史研究所和乌兹别克历史研究所工作过,研究东方民族史。

白东山在1990年创建了乌兹别克斯坦东干族文化中心并出任会长,积极开展各项文化活动,推动中乌人文领域合作交流。

一个月前的今天,我们到访东干村时,白东山正好在中国访问。后来,他通过微信告诉记者:“你们来访时,我正好回了一趟老家陕西,没能见上面特别遗憾。”他说,他这次回到西安主要是为推动西安和塔什干两市进一步合作作些探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