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购物方式演变见证百姓生活质变(2)

2018-11-05 03:10:55 网络整理 阅读:172 评论:0

购物方式演变见证百姓生活质变(2)

从凭票购买到网上购物,从排队抢购到精挑细选,从千店一面到应有尽有……改革开放40年里,人们“买买买”的方式一直在“变变变”,购物方式、购物理念和购物市场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种种变化反映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见证百姓生活的质变。

从“凭票供应”到手机下单

在计划经济年代,人们购物的主要场所就是供销社。一切凭票购买,光有钱没有票,同样买不到东西。

“当时,每人每月只能买半块肥皂。不仅肥皂,布匹、解放鞋这类日常消费品仍十分紧缺。”对曾是供销社售货员的郭旭东来说,上世纪80年代初的售货场景仍历历在目。

在山西省长治县荫城古镇,郭旭东18岁时就到镇供销社工作,令人羡慕不已。逢年过节,供销社门前总是人满为患。“人们天不亮就起来排队,抄着袖筒、跺着脚,寒风里一站就是几小时。”现年50多岁的郭旭东回忆。

工作了十多年后,基层供销社风光不再,老郭索性将这里承包下来,保留老供销社的原貌继续经营至今。原有的9节柜台和11个木质方格货架摆满了日杂品,成为时代的印记。

到了80年代中后期,各地的票证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百货商场开始崛起。

说是“百货”,其实所有的国营商场无论是经营范围,还是商品摆设布局,几乎“千店一面”——一楼卖日用品,二楼卖针棉制品,三楼卖家电,四楼卖绸布。每个楼层靠墙摆满了货架,而货架前则是一米多高的柜台。货品不多,光顾的人却不少。顾客站在柜台外,由售货员从货架上拿商品。商品售出,很难退货。

如果说柜台是顾客和商品之间的天然屏障,那么80年代末超市的出现,着实颠覆了人们对购物方式的想象。没有柜台和售货员,不用排队,自己从货架上挑选商品……国内最早的一批超市,获得了“自选商场”这样一个形象称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