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改革开放40年征文|我与电视的40年情缘

2018-11-05 07:42:40 网络整理 阅读:181 评论:0

改革开放40年征文|我与电视的40年情缘

说到改革开放40年,我的脑海里总会想起我与电视的一些往事……

初次听说“电视”一词,还是1973年。那年我上初二,一天下课后,同学丁正偷偷跟我讲,区委大院有一台“电视”,象大收音机似的,能放电影,“银幕”只有手帕大小。耐不住好奇,放学后,我跟着丁正来到区委大院礼堂外,透过窗户向里望去:屋内空荡荡的,主席台右侧有一木橱,长长的脚,象百叶箱似的,门敞开着,里面也是空荡荡的,一根线连着外面高耸入云的天线,至于什么“电视”,没见着。

1979年2月,我考取邻县的如东师范学校,并第一次看到电视:当时学校刚买回一台进口的20英寸黑白电视,面板上有近二十个调节的旋钮,每周末对学生开放一次。因当时信号较差,图象不但有雪花点,还隐隐的有好几道水平干扰条纹上下滚动。尽管如此,小礼堂还是人山人海,同学们看得津津有味,散场时都是恋恋不舍。

改革开放40年征文|我与电视的40年情缘

80年代起,,各地陆续建起了县级电视台,如东也不例外。我心想什么时候我家能有一台电视?80年底我回到家乡如皋参加工作,每月34.5元的工资,不吃不喝不用,一年下来,还不够买一台12英寸的黑白电视,加上必须先解决自行车、手表、收音机等生活必需品以及伙食开支和贴补家用,电视这样的奢侈品是提也不敢提的。

85年5月,县教师进修学校贴出海报,暑期将举办首届电视装修..班,每人320元,比起商场近600元的成品机便宜多了,我怦然心动:机会来了。暑假,我怀揣一家人凑足的三百多元钱,来到县教师进修学校,三四天的理论学习,对黑白电视机的各部分原理有了一个大慨的了解,接下来装配,几百个元器件,小到圆珠笔头似的电阻,大到拳头般的变压器,几十根导线,上千个焊点,不到两天的时间,居然无一差错,全部焊接成功,指导老师一调试,图声俱佳,在十几位学员中,我这个无线电的门外汉居然得了个“亚军”。三百多元钱,了却了自己的夙愿:我终于也有自己的电视!

电视机的装配成功,让我逐渐对无线电产生了兴趣,学校也让我担起电子技术课的教学任务,并兼任电教工作。1998年底,学校安装了校园闭路电视系统,每班一台29英寸的大彩电,每天由我收录半小时的《今日说法》、《焦点访谈》等节目,傍晚放给学生们看。后来,更荣幸的是,我们一家三口以及学生还多次亮相于各级电视台以及央视的节目,这些都让我对电视更加热爱。

改革开放40年征文|我与电视的40年情缘

如今,黑白电视早已退出“历史舞台”,但因难以割舍的情结,我一直没有把它扔掉。每年的大年三十,当人们喜迎新年的时候,我都会从车棚的角落里把它搬出来,抹去灰尘,静静地看上许久……

作者:陈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