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任岁月变迁,服务群众初心不变

2019-01-13 10:30:59 网络整理 阅读:148 评论:0

从80年代参加公安工作开始,镇沅县公安局民警王品舜和江城县公安局民警穆家良便在普洱这座山城的村寨里奔忙着。他们要做的,就是服务当地群众,帮他们解决困难。

两个画面在王品舜和穆家良的脑海里不停闪现。

第一个画面,下乡道路崎岖蜿蜒,又远又窄,他们在上面不停歇地走着。那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遇到村寨里有群众报警,他们一早就得从派出所出发,走上一天才能到达。晚上,在群众家里,点燃的煤油灯下,他们做着几方的调解。然而,工作做完了,他们也赶不回去了,只能在村公所里住一晚。

第二个画面,2018年,还是下乡的路,路宽敞了,也平坦了,出行也有了车,就算是去辖区最远的村寨,两个多小时也能到了。做完工作,他们当晚便能返回派出所。

王品舜和穆家良都不禁感慨。闪现的两个画面,承载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公安工作的发展和变化,他们置身其中、亲身经历,但却无法用言语说尽。

背着干粮去下乡

在对八九十年代公安工作的最深记忆里,王品舜怎么也忘不了刚从警的那几年下乡必须得自己背着干粮的经历。那时候,他还在镇沅县公安局振太派出所,他的工作也没分得像现在这么细,在派出所业务范围之内的事情,他都得管、得干。

90年代初,振太派出所除了有一辆摩托车外,每个民警都配有一辆自行车和一盏煤油灯。“自行车是出行用的,煤油灯是工作、生活照明用的。”可由于地处山区,虽然民警都配有自行车,但也不是随时都能派上用场。

“当时的振太派出所有19个村、308个小组,骑自行车能到的就只有乡政府所在地周边的5个村,其余的村子只能靠走路前往。”王品舜还记得,那时候辖区最远的一个村子离派出所有70多公里,去的一路都是土路,骑自行车无法到达。每次下乡,王品舜和同事就只能徒步前往。因为经常走,他们后来还发现了一条便道。“虽然不能节省多少路程,但起码能够保证从早走到晚便也能到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