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中国梦·践行者】考古名家熊传薪:马王堆汉墓 曾躲过“三劫”

2019-01-31 09:22:26 网络整理 阅读:184 评论:0

大洋网讯 “考古,能够让实物‘说’出历史。”原湖南省博物馆馆长、长沙马王堆汉墓发掘者熊传薪说。

1971年12月底,湖南长沙马王堆,在医院挖防空洞施工时,工人发现了遇明火呈蓝色火焰的磷火。随后,这个消息传到了湖南省博物馆。

【中国梦·践行者】考古名家熊传薪:马王堆汉墓 曾躲过“三劫”

熊传薪

“在我们去现场看过之后,确认工地出现的是两座墓葬,而且保存得十分好。”熊传薪说,自此,马王堆汉墓在两千多年后重新出现在了世人的面前。

熊传薪如今已经近80岁,他说现在已经时间有限、精力有限,以前还会写些散记、传记,现在则主要做一些考证留给后人。“对待人生,不仅要乐观,更要客观。”

在湖南省人民医院马王堆院区,似乎完全找不到任何马王堆汉墓遗址的痕迹。记者询问医院门口的小店老板马王堆汉墓所在,他五六岁的儿子抢着回答:“现在就只有一座墓还在,其他两座墓都回填了,就在这栋楼后边的土堆上。”

顺着店主儿子的指示,记者发现了路口一个指示牌上写着“马王堆汉墓三号墓坑”,拾级而上,终于看到了简单甚至有些简陋的“马王堆汉墓三号墓坑”。

【中国梦·践行者】考古名家熊传薪:马王堆汉墓 曾躲过“三劫”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单衣。

为研究历史走上考古路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大部分都在湖南博物馆。”熊传薪说。

他1940年出生在湖南益阳桃江县,今年已经79岁。“我已经是近80岁的人了。”熊传薪笑着告诉记者,已经在长沙生活多年的他,对长沙的冬天早有准备,不但在家中也穿了厚厚的棉衣,而且还专门在经常工作的书房开了一台暖风机。“走,到书房去聊,客厅冷。”

熊传薪在10岁时随父母到了武汉,过了两年他又随父母去了重庆生活。“我父亲是铁路上的,当时正好赶上成渝铁路通车,就到重庆工作了。”他回忆说,那时是1952年6月28日,他和家人赶在7月1日成渝铁路通车之前到了重庆,之后便在重庆经历了自己的初高中时光。

“其实我那时成绩还比较好的,有机会保送去读尖端的理工科专业如导弹、原子能等,但是我不感兴趣。”熊传薪说,那时他就读于重庆南开中学,对文科特别是历史很感兴趣。“学着学着,就会觉得有些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所以,在1959年考大学的时候,熊传薪报考了四川大学的历史系。“当时的大学是五年制,在大三的时候,就从历史系分出了两个专业,一个是历史专业,另一个就是考古专门化。我就选择了考古专门化。”

熊传薪告诉记者,自己选择考古专业,可能是受到了郭沫若的影响。“当时看过许多郭沫若写的书。”他继续说,当时了解到中国悠久的历史,有许多都埋在了地底下。“很多历史文献所记载的内容还是有限,而且像《史记》《汉书》等都是后人追记前人的历史。”

“所以要证明中国悠久的灿烂文化,就要从地下的实物来证实。”熊传薪说。

【中国梦·践行者】考古名家熊传薪:马王堆汉墓 曾躲过“三劫”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彩绘木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