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你上一次给家人夹菜是在什么时候?(3)

2019-02-07 18:07:11 网络整理 阅读:202 评论:0

而“多个人多双筷子”的和睦温情,大多只发生在回忆中鸡犬相闻的乡间邻里,生活在同一片钢铁水泥森林下的,都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中国的传统年文化,就这样在默默失守。冯骥才曾在《年味》一文中谈到,“年味,并不是指物质的丰盛,而应该是文化的丰盛”。他认为浓浓的年味,其实是被我们的无知所消解的。它缘于我们对自己的文化及其价值的无知,对人的精神生活需求的无知,这才是春节乃至各种节日都渐见尴尬、空洞而又无奈的深层原因。

让中国筷子,沾一点“福气”

年味的消减,让中国的春节文化在全球影响力上声势渐弱,被西方的圣诞老人和情人节的玫瑰夹在中间,竟然有了萧条的寒意。

中国的饮食文化也一直被外来饮食文化碾压。年轻人一度觉得吃西餐比中餐高级,能不能正确使用刀叉也成为一种“是否有品位”的考验。

但比起刀叉,中国的筷子有更厚重的文化可考。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筷子是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出土的铜筷子,而《韩非子·喻老》言:“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纣王为商朝末期的国君,可见3000多年前的中国就已经出现象牙筷子。

你上一次给家人夹菜是在什么时候?(3)

筷子的创造也经历了漫长的变更。起初,任何可夹取食物的细长条棍都可制成筷子,比如竹、木、骨、瓷、象牙、金属等,最终定格在木头和漆。

罗兰・巴特尔在《符号帝国》中曾写到,筷子的姿态因着这种质料而变得轻柔,“食物不再成为人们暴力之下的猎物,而是成为和谐地被传送的物质。”与刀叉相比,筷子有一种“母性的气质”,因为筷子不用于切、扎、截、转动,而是不倦地一小口一小口来回运送,这种小心的动作正是用来抱孩子的细心劲儿。

有学者认为,筷子在中国社会的扎根,让众人就可以在一盘菜中取食和互相送菜,逐渐促成“合桌会食”的形态,也推动了中国社会一团和气的大家庭生活,是相当伟大的发明。

你上一次给家人夹菜是在什么时候?(3)

因此,人类花了几十万年时间爬上了食物链顶端,不是为了最终对自己的传统文化熟视无睹或逐渐淡忘的。

我们也确实不想忘记。中国人看似丧失仪式感,但每逢春节前半个月,全国上下几亿人进行大迁移,在同一时刻拼命地往家赶,只为了在旧岁与新年之间和全家人吃个团圆饭,可见仍有无比深沉的眷念和坚定的信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