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王道俊:一辈子 一本书(4)

2018-07-02 05:07:05 网络整理 阅读:208 评论:0

对于这本书,教育学领域里的许多学者都给予了高度好评。2010年10月,在纪念人教版《教育学》首版发行30周年的会议上,与会学者认为:王道俊先生领衔主编的《教育学》是我国教育学发展的一座丰碑,是教育学本土化的典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经典教育学教材,为我国教育学的普及和发展、为教师教育的改革和创新作出了重大贡献。这本书以其对教育规律的准确把握,以及独到的教育理论视野,体现出了国家关于教育的根本性见解与理想性追求,从而确立了我国教育学三十年来的基本解释体系,并建构了国民教育观。这本书具有四大特点与贡献:一是学术影响前所未有,二是观念变革贯穿始终,三是教材内容与时俱进,四是解释范式卓尔不群。(参见罗祖兵等《教育学教材建设的反思与展望》,《课程·教材·教法》2011年2月)

《教育学》教材能够获得如此赞誉并非偶然,因为它有着先进的“主体教育思想”的坚实理论支撑。我们评价王道俊先生:“一辈子,一本书。”这句话最精准的表达应该是,他的学术成果凝聚于这本书,但他的学术贡献却远超于这本书。

自20世纪80年代起,王道俊先生一方面致力于对《教育学》教材的修改与完善,另一方面又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传统教育理论及其在教育实践中普遍造成的忽视学生和教育的主体性的弊病。他与郭文安先生一道率先提出并形成了自己的理念——主体教育思想,这一思想不仅对中国教育学理论的构建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对教育科学、高校课程教材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

《教育学》(新编本,1989年版)就是尝试以主体教育思想为指导进行编写的,而新版《教育学》(2009年版、2016年版)更是将王道俊先生长期研究主体教育思想所获得的系列成果渗入并贯穿于教材之中,它深刻分析与厘清了社会、教育与人三者的复杂互动关系,在理论基础上实现了由机械决定论和工具论向唯物史观和辩证法的根本性转变,充分凸显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