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生活在上海 | 亚美尼亚女孩成了上海交响乐团团长助理(2)

2018-07-02 14:56:23 网络整理 阅读:190 评论:0

年纪不大的星星,做得一手正宗的亚美尼亚传统菜肴。逢年过节,她会邀请大家尝尝亚美尼亚经典的“蛋糕沙拉”,吃货朋友们狼吞虎咽之后,直赞“这水平不比上海的高档西餐厅差”。

星星自豪地告诉记者:“亚美尼亚传统家庭出来的姑娘,都会做饭。”除了亚美尼亚的菜式,她还学会了做宫保鸡丁。她感叹中华美食的复杂讲究:“做起来真的很费功夫,还要洗很多盘子,而且还是没有中国师傅做得好吃。”

工作之余,星星爱去外滩的外白渡桥散散步、看看夜景。“站在那边看拥挤的人群走来走去,看那些灯光,我能看到上海人的生活,我能感受到这座城市,感受到它的速度、繁华、疯狂,像一个巨大的敞开的容器,无差别地包容着不同肤色、不同思想的人。这时候,我的心就会随着它的流动而安定下来。上海是我的好朋友。虽然听起来有点傻乎乎的,但我常常会跟这个城市说话,诉说我的梦想,而它一直都在听我讲话,也对我的努力给予回应。”

我的名字叫星星

现在的星星能用一口流利的中文毫无障碍地跟人交谈。对刚到上海的新朋友,她很有“老上海”的主人风范,常说“欢迎你来上海玩!”不过9年前,,17岁的她第一次降落在虹桥机场时,她连一个中文字都不认识。

“我的名字叫星星”——这是2009年9月星星在中文课笔记上写下的第一句话,是用蓝色圆珠笔认认真真写下的汉语拼音,拼音的声调符号标得歪歪扭扭,“叫”字的第四声甚至错标在了“i”上。笔记本是星星从家带来的,页眉处还印着亚美尼亚语。

星星特别爱和人说话,来到上海却一下子成了“哑巴”。除了留学生同学,语言不通的星星几乎没有可以交流的对象,这对于性格外向、爱交际的她来说实在是憋屈。中文课一开课,她就打了鸡血似的到处找人练习。街头的小贩、食堂的阿姨、本地的同学,都成了星星的“陪练”。她至今记忆犹新的是第一次用中文成功和人交谈的情景。“当时我跟那个老板说‘我要买三个苹果’,没有用手势比划,然后我真的买到了三个苹果。那种激动的心情我至今都记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