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改革开放下的IT创造和改变的四城(5)

2018-08-03 14:04:44 网络整理 阅读:106 评论:0

走出李老板的小店,隔壁就是一幢二三十层高的创客空间。门外的广告牌上说,这里是一个“鼓励冒险,宽容失败”的地方。

贵阳:因地制宜终成“云”栖宝地

“我们找了一把锥子,用尽全身力气,在一个点上刺痛了大象,大象走起来了。而这个锥子,对于贵阳而言,就是大数据。”

——原贵阳市委书记 陈刚

云贵高原、茶马古道、百节之乡,是贵州的传统名片,不过以往同样让人印象深刻、甚至被写进地理教科书的一句话还有“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但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过去几十年里以“脱贫致富”为主要课题的贵州,近年却挖到了一座“金矿”。

这座“金矿”就是大数据。仅仅经过五年的发展,目前贵州的大数据相关企业就已经从2013年的不足1000家增长到了8900家,大数据产业规模总量超过1100亿元。就连“老干妈”这种国内家喻户晓的辣椒制品企业,都在2016年投入了700多万元进行大数据运营中心建设。建设完成后,这个大数据运营中心通过对原材料采购、生产、..、质量检测等环节进行精准分析并获取实时反馈,为“老干妈”带来了2015年以来企业年产值年均增长11.8%的丰硕成果。

那贵阳为何会成为人人趋之若鹜的“云”栖宝地?

其一,历史上一度成为制约贵州发展不利因素的喀斯特地貌,对要求安全性和隐蔽性的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而言却是得天独厚的优渥条件;其二,贵州省位于北纬26度附近,水环境质量排在中国前列,清爽的空气和凉爽的天气,能直接为数据中心服务器换新风,减少IDC能源消耗,物美价廉的水电资源则能为数据中心提供低成本的清洁能源;其三,稳定的地质环境最大限度保证了数据中心的安全性。

“富士康选择贵州的原因之一就是贵州独一无二的生态优势。”全球最大电子专业制造商鸿海精密的董事长郭台铭,已经在贵州某处的两山之间建起了一座风洞,,用于服务器的自然冷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