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东林赤子|王逢瑚:心底无私天地宽

2018-05-26 22:40:14 网络整理 阅读:211 评论:0

无私,是所有认识王逢瑚的人对他的评价。他心里装着祖国、装着人民、装着学生;他克己奉公,务实工作,三十年如一日,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无私地奉献给了高等教育事业。

东林赤子|王逢瑚:心底无私天地宽

责任,牵引他回国效力

1987年,在东北林业大学工作5年的王逢瑚被选派到英国留学。在英国威尔士大学,王逢瑚一待就是5年,在研究人造板的应力释放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1992年,王逢瑚的博士论文引起了英国皇家建筑研究院专家的重视,他们向王逢瑚发出邀请,希望王逢瑚毕业以后能够去那里继续进行科学研究。美国的一家公司甚至特意派代表到伦敦面试王逢瑚,邀请他去工作。但是王逢瑚却婉言谢绝了,他说:“我已经决定要回到中国。”

问他为什么要放弃国外相对优越的生活,王逢瑚的回答很实在:“国外再好,毕竟不是我的家。一想到那些老先生们还在讲台上恪尽职守,我就觉得我不能当逃兵。我是一名..,是国家培养了我,现在我学到了一些本领,回国是我的责任。”

王逢瑚说,他之所以一定要回国,还有一个“私心”——儿子6岁就跟他出国,在国外待了几年以后,儿子已经快要忘记中文怎么说了。王逢瑚说:“中国人不学中文怎么行!”

王逢瑚一直把自己的回国当成一件理所应当的事情,但如果我们联想到那个年代的出国热潮,就不难体会王逢瑚回国的可贵。

1992年年底,带着一腔的爱国之情,王逢瑚回到了培养他的东北林业大学。一家人挤在一间只有11平方米左右的合厨里开始了新的生活。那时王逢瑚和爱人每个月的收入加起来只有六百来块钱,几乎每个月他们都要把在英国攒下的英镑兑换成人民币贴补家用。多年后,我们问他是否后悔当初的选择,他毅然地说:“我培养了这么多中国的学生,他们能够为祖国的事业发展作出贡献,这体现了我的人生价值,远比享受什么样的物质都重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