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改革潮涌,中国电影释放无限活力

2018-10-04 06:08:12 网络整理 阅读:201 评论:0

改革潮涌,中国电影释放无限活力(逐梦40年)

改革潮涌,中国电影释放无限活力

制图:蔡华伟

核心阅读

40年来,中国电影显现出愈发开放多元的创作景观,这既是中国电影美学自信、文化自信和产业自信的生动体现,也是中国电影走向持续繁荣的重要驱动和根本保障。

改革开放40年来,社会文化思潮此起彼伏、相互激荡,诸多文化现象异彩纷呈、交织呈现、相互影响,文艺领域秉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脉,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与时俱进地吸纳新的时代精神,呈现出历史承继性与多样化的特点,迸发出勃勃生机与创新活力。中国电影显现出愈发开放多元的创作景观,逐渐激发出电影作为时代前进号角的巨大凝聚力和影响力,释放出中国电影的无限活力和创造力。这既是中国电影美学自信、文化自信和产业自信的生动体现,也是中国电影走向持续繁荣的重要驱动和根本保障。

八九十年代:

理论滋养灵感

经典力作井喷而出

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之后,中国电影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气象。新时期的文学思潮与电影思潮交相演绎、相互胶着。它们立足本土实际,着眼海内外文化资源,在纵横交错处荡漾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交汇”的涟漪,呈现出“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独特景观。上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在理论批评和创作实践的双重空间内建构起关于电影方法现代化、电影文化的精神理念和价值范式。其中,关于“丢掉戏剧的拐杖”“电影语言的现代化”“用电影表现手段完成的文学”“电影本体论”“谢晋模式”“对话娱乐片”等电影话题密集产生,明证了80年代电影界的踊跃豪迈,展现出迈向现代化的昂扬姿态,也为当前中国电影学派的构建埋下历史的伏笔。在这个“理论滋养灵感”的年代,不同代际导演群体,在与时代的对话、交流和融通中,,形成了既相连又迥异的导演风格和创作理念,现实主义复归成为创作主调,涌现了《生活的颤音》《巴山夜雨》《天云山传奇》《人到中年》《城南旧事》《黄土地》《黑炮事件》《红高粱》《老井》等经典力作,形成了新时期以“启蒙意识”和“艺术创新”为主导的审美观念,构成了80年代具有启蒙精神的独特银幕实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