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银幕的背后是时代,不负时代和人民”——来自上海文艺界的肺腑之言何以动人(2)

2018-06-28 08:20:14 网络整理 阅读:75 评论:0

出生于1978年的张译至今记得自己第一次去电影院的情形。“我当时一边看一边想:银幕上的人为什么那么大?他们的背后又是什么样子?我悄悄溜到银幕后面,伸手触摸那块银幕,想感受他们的温度,想走进他们的世界。”那年,坐在地上看电影的张译十岁。从对银幕动心到真正进入电影的世界,张译走了整整30年。形象不出彩的他曾被认为“不适合演戏”,但他偏不信邪。在不被认可的日子里,他甚至跑过整整五年剧组,等待被选择、能发光的那一天。他说:“为了电影,我可以熬过漫长的等待,忍受清贫的日子;为了电影,我从群众演员做起,不断地学习和完善自己。”

张译也是从配角演起的,人们记住他的第一个角色,是《士兵突击》里的班长史今。入行多年,他一直试图将自己所经历的生活转变、时代更迭内化为表演时的心力。如今,演了14部舞台剧,主演20部电影、40部电视剧、100多部广播剧的他“终于可以骄傲地说,我是一个演员了”。

83岁的牛犇仍在想着“下一部作品”,尽管他浑身上下所有关节几乎都受过伤——1997年拍摄《梨园生死情》时,毛驴受惊让他摔断了两根肋骨,他仍以惊人的毅力拍完了几十个镜头;2015年,80岁的牛犇在《海鸥老人》中饰演一位用海鸥吸引和启迪了自闭症儿童的老人,拍摄时,他坚持不用替身表演跳湖戏,这个角色为他在第1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赢得电影频道传媒大奖最佳男主角奖——从艺近70载,这大概是牛犇获得的第一个主角奖。

“银幕的背后是时代,不负时代和人民”——来自上海文艺界的肺腑之言何以动人(2)

80岁的牛犇在《海鸥老人》中出色的表演,获得第1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赢得电影频道传媒大奖最佳男主角奖。东方IC

张译也曾在片场负伤:电影《红海行动》拍摄的第12天,他摔断了一条腿,为了不影响一千多人的团队,他收拾行李准备回国。导演林超贤知道他不想耽误大家,抓住他的肩膀说:“队长,我们等你!”就是这句话,让张译决意放弃治疗,绑上免负重靴,带领蛟龙小队穿梭在炮火连天的异地他乡。2018年春节档电影上映,观众记住了“灵魂队长”杨锐。“这部作品让海内外观众为中国人民..点赞,为我们生为中国人感到自豪。创作这样的电影,是中国电影人应该具有的担当。”张译说。

一位是全国家喻户晓的童星,一位在儿时就为银幕背后的世界着迷,两位相差近半个世纪的电影人因为对电影同样的挚爱而跋涉到今天。而好演员与电影的情缘,更是与国家、与时代的情缘。

张译说,当自己跟随一部部中国电影作品,走上多伦多、威尼斯、戛纳和上海国际电影节的红毯之后,对银幕产生了不一样的认识:银幕的背面是时代,伟大的国家才能产生伟大的电影。

“现在,我对好故事、好剧本的渴望,更加强烈。因为我们的电影圈、我们的社会都太需要正能量了。”对于目前纷纷扰扰的影视圈,牛犇说得真诚:“我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唤醒人们对理想、信念的追求。”

这份真诚,足以动人,足以引发更多人的思考,更多人的行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