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竞争中性”原则将有效激发国企活力

2018-10-21 08:26:35 网络整理 阅读:230 评论:0

盘和林

10月14日,央行行长易纲在2018年G30国际银行业研讨会上发言时表示,下一步,为解决中国经济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中国将考虑以“竞争中性”原则对待国有企业。

“竞争中性”原则在国际上最早于上世纪90年代提出,其目的在于确保公共企业与私人企业平等竞争。虽然此前官方一直有“国企、外企和私企一视同仁”的提法,但不同于“竞争中性”,后者是有具体标准的。易纲的表态意味着,“竞争中性”原则首次被中国官方正式承认。

“竞争中性”原则将有效激发国企活力

以“竞争中性”原则对待国有企业,是下阶段国企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国企改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副总理刘鹤于10月9日在全国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上的说法,是要“从战略高度认识新时代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地位”。这个提法连同会议明确的包括混合所有制改革、市场化经营机制等六项要“突出抓好”的任务一起,被许多专家视为国企改革的行动纲领。

经过过去几十年的实践,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尤其是通过“放权让利”政策在解决激励机制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放权让利”的实质是将剩余索取权和经营决策权从政府转移给企业,这对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和发挥他们的信息优势非常重要。

但是在新时期,国企改革的目标早已不局限于发挥经营者积极性,而是要让国有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市场主体,这就意味着经过改革以后的国有企业应当同市场中其他所有制企业一样,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实际上,这是与“竞争中性”原则所蕴含的确保公共企业与私人企业平等竞争目的高度一致的。

以“竞争中性”原则对待国有企业,首先是要让所有企业能够依法平等地使用生产要素。十八大强调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目的就在于提高全社会的资源使用效率。而现在国企被广为诟病的问题就是,国企所创造的以总产值和就业岗位衡量的价值,与其所占用的资源存在严重的不匹配,这也就意味着,国企使用资源的效率还有待提高。

“竞争中性”原则将有效激发国企活力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供给侧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战略的落实还是要依靠微观企业,而国有企业占据着大量的资源,如果不加以充分利用,实际上是对这些资源的浪费。从全社会的角度看,谁利用资源的效率高,谁就应该获得更多的资源。所以,在资源获取上就让国企和民企公平竞争,有利于破除资源分配的不公平问题,进而有效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