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从“二房东”到“创新推手” 广州孵化器进化史(3)

2018-06-16 08:57:09 网络整理 阅读:79 评论:0

“每年平均会有300家企业有意向入驻,严格把关之下只保留约30家。”据广州国际生物岛科技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曾玮介绍,广州国际生物岛生物科技产业园于2015年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随着品牌的不断擦亮,有意入驻的企业越来越多。对此,他们专门建立评估系统,围绕生物新药、医疗检测检验和健康管理、干细胞与细胞工程等六个重点领域,择优选择匹配度最高的项目。

在中山大学科技园总经理唐岚看来,多年发展之后,综合性的孵化器向专业性的孵化器转型成为一大趋势,开始打破千篇一律,走向专业化。在企业入驻方面,就通过专业“选苗”,集聚某一领域的专业资源,“单兵突进”擦亮孵化器品牌。

“我们的目标受众就是设计行业的创新团队。”据广州市积优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简称“积优”)副总经理刘辉燕介绍,随着市场日趋饱和,设计行业走向高度专业化和细分化,在大型设计公司之外,也催生出一批专注细分领域的设计团队,“抱团取暖”的需求让该公司应运而生。

2015年,1500平方米的积优凤凰仓开业,该众创空间由空置了多年的老粮仓改造而成,30多个风格各异的工作室很快吸引了创新团队的入驻。“大到几十人,小到三四个人,如今已经有来自工业设计、时尚设计、建筑设计等领域38个团队入驻。”刘辉燕表示,为保证专业资源集聚,他们严格控制入驻团队,坚持七成以上团队是设计团队,其余团队需为设计公司的服务团队。

而集聚的创新团队也开始“反哺”积优。“不久前,积优完成了第二间办公场地的建设。从房屋外立面到室内空间设计、智能化设计,都是与入驻积优的设计团队合作完成的。”刘辉燕说。

从拼成本到拼专业服务

随着企业成长,其对租金价格高低的敏感度日益降低,随着孵化器数量的激增,优质的物业进入“不愁租”的阶段,度过生存危机的孵化器面临新的命题,拒绝做“二房东”成为不少孵化器的基本追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