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IT老总回国当“渔民” 创业路困难重重(3)

2018-05-26 08:53:13 网络整理 阅读:159 评论:0

正因为这样,他把二次创业的起点定在了珠三角。他在南海九江沙头和别人合资1000多万元的第一个“试验工厂”,就定在了他的家乡九江沙头;投资3000多万元的大型工厂,则在和九江只有一江之隔的鹤山。“一来珠三角地区的消费能力高,再加上我本身是广东人,对于附近区域知根知底;二来离父母近,也方便照顾他们。”

他觉得最亏欠的就是自己的家庭,由于儿女在澳大利亚已读大学或就业,妻子要照顾家庭不能回国。忙起来时,谭德明三个月才能回澳大利亚一次,他只能不断地做妻子的思想工作,希望他能理解自己所做的一切。

跑渔场找技术 创业路困难重重

就这样,年过五十的谭德明开始了二次创业。他发现澳大利亚一种“墨瑞鳕鱼”的肉质结实、细嫩,更重要的是国内养殖得并不多,他决定把这种鱼当成自己的“主打产品”。

作为“理工男”的谭德明,虽然是渔民家庭出身,但他从小没有养过鱼。为了解决鱼种来源和技术问题,他跑遍了澳大利亚新南威尔洲的养鱼场。“有时一天走两三个渔场,对方不是技术不行,就是要价太高。”

幸运的是,当地一家历史悠久的渔场的渔场主刚好打算退休。谭德明知道这个情况后买下了渔场,并苦口婆心地做这名原渔场主的思想工作,希望他能成为自己的“技术顾问”,为他服务五年再退休。这样一来,鱼苗和技术的问题就全解决了。

由于国内的工厂化养殖基本没有经验可循,他刚开始的时候也走过一些“弯路”。比如说,他从国内花了20多万元买回来的第一批设备,根本不符合工厂化的要求。最后,除了十几个聚丙烯塑料板材鱼池外,他全部忍痛废弃掉。更为严重的问题是,国内一般不允许在农业用地兴建大型建筑物,但偏偏他的养殖工厂就需要“上盖”,而找工业用地则会因为水电费的问题增加成本。“为了取得用地许可,我要不断地跟政府部门解释我的理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