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IT老总回国当“渔民” 创业路困难重重(4)

2018-05-26 08:53:13 网络整理 阅读:159 评论:0

眼看着澳大利亚那边的鱼种的孵化季节越来越近了,这时在朋友的介绍下,他找到了自己家乡沙头的一片空置厂房,当地政府部门也同意他用水产养殖的标准来交纳电费。2015年底,谭德明的第一家养殖工厂开始边建边投产。他跑遍全国找到了一些相对成熟的设备,也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设计改装,最终整条生产线终于成形。

至今,其养殖工厂年产量可达到200吨,基本供不应求,每斤在酒楼售价就能达到百元以上。

不断向“高密度”挑战

在成鱼区的十多个鱼池里,密密麻麻养着数不清的墨瑞鳕鱼,而每个鱼池的水体体积在25~50平方米之间。他说,在保证水质和溶氧的情况下,现在每立方米可以养殖150公斤左右的墨瑞鳕鱼。以1公斤成鱼计算,就是一立方米的水体可以养100~150条鱼。

他在鹤山的工厂将于今年底建成投产,其土地面积480亩,水体面积达到180亩,预计年产量可以达到5000吨。由于那里的技术更为成熟,他认为可以达到自己理想中的“极限”——每立方米水体养200公斤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最核心的就是效率, 同样面积的水体你养得比别人多,成本自然就少。”谭德明说,这就是他追求高密度养殖的原因。

珠江水产研究所的谢教授表示,一般的鱼塘养殖,折算起来每立方米养的鱼仅在几公斤左右。在国内,工厂化养殖鲜有成功的案例,每立方米150公斤鱼已经非常罕见,要达到200公斤的话,对排粪和溶氧的技术要求相当高,但并非痴人说梦。

谭德明“折腾”的步伐还没有停止。他同时还看中了华中、华东、京津等市场,在附近城市寻找着合作伙伴。他甚至还有计划,通过深加工制成罐头,将他养殖的鱼销往全世界。“生命在于折腾嘛!”谭德明笑着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