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 >

一场中俄人文交流的盛会(3)

2018-09-13 07:46:39 网络整理 阅读:171 评论:0

用歌剧的方式呈现“战争与女人”这一题材,中国艺术家煞费苦心。此演的乐队指挥、国家大剧院音乐艺术总监吕嘉对光明日报代表团说:“这部歌剧2015年首演至今演过三轮,在剧本、音乐等方面经过四次修改,已经比较成熟。剧目的上半部分着重表现女兵的柔美,下半部分则将这种柔美直接‘扔’到残酷的战争中,使观众感受到强烈的对比,这种表达更直接、更有张力。”

吕嘉鼓励年轻演员多阅读俄罗斯文学作品。他认为,演员增加对俄罗斯文学和文化背景的了解,能够更好地表现剧中人物。在剧中扮演“索尼娅”一角的张卓对代表团说:“索尼娅在当兵前是一个大学生,向往诗意的生活,在战争中她也不忘念几句诗。为了充分地表达她‘因美好的诗意被踩碎,而对战争深恶痛绝’的角色主题,自己常常像索尼娅一样,一有时间就捧着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阅读。”经过三轮的演出,张卓越来越能够“进入”到角色当中,甚至在第三轮公演的一次谢幕之后,她一时无法克制情绪而泪流满面。

熟悉的题材与真挚的演出,征服了坐满马林斯基剧院的俄罗斯观众。演员们一次次上台谢幕,而观众们却久久不愿离去。这场演出还被马林斯基剧院纳入商业演出季,首演票早早售罄。经过首演的火爆场面,这部中俄艺术家共同奉上的艺术大餐,在圣彼得堡这个俄罗斯的“文化之都”已经一票难求。

首演结束后,在现场观看演出的马林斯基剧院艺术总监捷杰耶夫来到后台,他评价说:“今晚的演出取得了巨大成功。这是我用了很多时间、很多精力筹备的一场中俄合作歌剧,首演如此成功,我非常兴奋。我已经去过中国三十多次了,我热爱中国,期待我们两国的人文交流越来越好。”

人文交流为中俄友好增添新动力

中国与俄罗斯有着深厚的人文交流基础。两国间的文化交流已有300多年的历史。长期以来,两国文化相互借鉴,彼此影响。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早在17世纪末、18世纪初就已传入俄罗斯。托尔斯泰就曾编纂过有关中国哲学思想的著作和论文,他本人也深受老子、孔子等中国古代先哲思想的影响。中国从清末民初到“五四”运动前已出现普希金、莱蒙托夫、托尔斯泰等十余位俄国著名作家作品的汉译本。俄国十月革命后,苏俄文学更长期在中国的外国文学译介数量中占据首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