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 >

大地艺术祭:越后妻有的乡村“拟像”?(5)

2018-09-18 09:21:18 网络整理 阅读:193 评论:0

大地艺术祭:越后妻有的乡村“拟像”?(5)

无力的结构FIG.429,艾默格林与德拉塞特(丹麦/挪威)

由此可见,不断加剧的乡村的商品化过程或者不断涌现的新的乡村商品化形式,某种意义上来说并不会完全剥夺乡村景观与文化的意义;相反的,这种商品化的过程是在不断为全球与地方力量所建构出来的“乡村”提供或者相互冲突又或者互为补充的全新素材、理念,使得这些建构显得愈来愈丰富,也愈来愈“真实”。然而,商品化的过程却从农民手中攫取了这些乡村生活的符号,以“拯救”这些被“淘汰”的物质文化的姿态,将它们转化成了一种清净、整洁、古雅、浪漫的乡村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越后妻有在无形之中已经变成了景观化的乡村“美好生活”的具体表现。如此一来,参观大地艺术祭的观众们关于乡村“美好生活”的认知和想象就愈来愈依凭于鲍德里亚所谓乡村性的“拟像”,由脱胎于都市美学、服务于资本积累的诸多“戏仿”的乡村元素编织而成。

大地艺术祭:越后妻有的乡村“拟像”?(5)

总的来说,大地艺术祭在越后妻有深耕长达20年,还是给绝大多数本地居民带来了周期性的人潮涌动和振兴当地经济的积极影响。不仅有来自全世界的艺术节志愿者们协助当地从事农业生产和乡村建设,甚至还组建了一支卓有成效的女子足球队。除此之外,从第二届艺术节开始,“松代梯田银行”项目就邀请外来者参与农田的插秧和收获,认领土地的都市居民可以获得部分大米作为回报。到目前为止,该地区认养土地人数有345人、企业团体8个,总耕作面积超过8万平方米。与此同时,困扰当地居民的40栋空屋、10所废校,也被大地艺术节改造成为餐厅、宿舍或展览空间,从而活化并升华了当地的社区人气和建筑魅力。

然而,此时此刻正在越后妻有探索乡村“拟像”的艺术爱好者们,又有多少人能感觉到消费社会无所不在的商品化绳索,始终在背后牵引着他们的脚踪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