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 >

中国美术馆的泰特风景画展就要结束了,这些画的真身去看过了吗?

2018-11-01 09:50:52 网络整理 阅读:201 评论:0

泰特不列颠美术馆的七十余幅风景画正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其中惊现《十九世纪欧洲艺术史》中画作的真身或亲兄弟,对于正在犹豫、或者无暇亲临现场一饱眼福的读者朋友们,让小编为你一一道来!

中国美术馆的泰特风景画展就要结束了,这些画的真身去看过了吗?

图1 吉尔丁 《诺森伯兰郡的班堡城堡》

在展厅的显要位置放置着英国18世纪重要水彩画家托马斯·吉尔丁(Thomas Girtin,1775—1802)的《诺森伯兰郡的班堡城堡》(Bamburgh Castle, Northumberland,图1)。这幅画体现了画家对崇高这一审美模式的探索。通过缩小画中人物的比例,吉尔丁强调了城堡体量的巨大,而把建筑的幽暗体块置于风雨欲来的天空之下,又创造了一种不安感。

《十九世纪欧洲艺术史》在评述这幅画之后还补充了一些背景:吉尔丁对崇高的兴趣可能与他熟悉前辈画家约翰·罗伯特·科曾斯(John Robert Cozens,1752—1798)的水彩和素描有关。从1794到1798年,吉尔丁经常去托马斯·门罗(Thomas Monro)医生家,他在伦敦伯利恒精神病院工作,当时正在为晚年的科曾斯治疗心理疾病。

门罗热心收藏同时代的版画和水彩画,鼓励年轻的画家去研究和临摹他的藏品。许多艺术家受益于这种便利,乃至他的家被称作“门罗学院”(Monro Academy)。在吉尔丁出入这位医生家的时候,后者正临时保管着一批科曾斯的作品,便请吉尔丁和其他人临摹。

科曾斯主要生活在法国..和拿破仑战争之前,游历过瑞士和意大利的许多地方,对这些地方有崇高感的景色很着迷。《十九世纪欧洲艺术史》中将科曾斯的水彩画《阿尔巴诺湖与冈多菲堡》(Lake Albano and Castel Gandolfo,图2,这幅画也藏于泰特美术馆,可惜这次没有来)与吉尔丁的《班堡城堡》对比,虽然两幅画表现的主题不同,但还是可以看出吉尔丁可能受到了前辈的启发:高耸的形体、人物很小、风雨欲来的天空,以及对暗色的强调,都是这两件作品的共同特征。

中国美术馆的泰特风景画展就要结束了,这些画的真身去看过了吗?

图2 科曾斯 《阿尔巴诺湖与冈多菲堡》

当然,吉尔丁的风景画不止这一类审美模式。他最初是一名地志画家,专门描绘热门的旅游景点作为书籍和旅游指南的插图,因此有很多作品也符合当时流行的审美模式“如画”,比如《吉斯堡隐修院》(Guisborough Priory,图3)。

中国美术馆的泰特风景画展就要结束了,这些画的真身去看过了吗?

图3 吉尔丁 《吉斯堡隐修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