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 >

孔子学院:深化中外合作的“金钥匙”(2)

2018-12-07 07:12:23 网络整理 阅读:106 评论:0

赵晓霞摄

孔子学院:深化中外合作的“金钥匙”(2)

第十三届孔子学院大会中医药展览。

赵晓霞摄

“孔子学院将中国与世界人民紧紧连在一起,促进了语言相通、民心相通,这是孔子学院对全人类的贡献。”日前于成都举行的第十三届孔子学院大会上,美国乔治梅森大学孔子学院学生、“孔子学院校友中国行”团组成员丹尼斯如是评价他眼中的孔院。

两代人结缘孔院

今年66岁的丹尼斯的中文名字是戴担义,他称自己是孔院的“老”学生。

说到学中文的初衷,做过多年外交官的戴担义说:“‘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世界人民能够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和平相处、精诚合作,这是我人生的理想。正是因为这个理想,我在大学里学了多种语言,毕业后又开始学习中文。”

戴担义选择在乔治梅森大学孔子学院学习中文,并在孔院支持下,发起“中国文学读书俱乐部”。“希望通过阅读文学名著了解中国文化”。老舍、巴金、沈从文、莫言等作家的作品都在俱乐部的阅读范围之内。“我们从阅读里获益良多,从这些作品中,我们了解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和仁厚坚韧的民族性格。” 戴担义说。

戴担义的女儿卡门也热爱中文,并获得了乔治梅森大学孔院的奖学金到北京学习。

戴担义与女儿卡门两代人和孔子学院的缘分,正是孔子学院发展的缩影。

孔子学院创办14年来,从语言入手,用文化交融,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有15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48所孔子学院和119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各类面授学员累计1100万人。

正如肯尼亚内罗毕大学副校长、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院长艾萨克·姆贝奇所说:“孔子学院是中国和世界心与心交流的..,是中国教育和世界教育合作的结晶。”

“从4名学生到报不上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