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 >

为民心相通搭桥铺路(3)

2018-07-16 06:22:00 网络整理 阅读:193 评论:0

" 每一年到中国都能感觉到中国变化很大 , 但还是像回家一样。" 来自塞尔维亚的学员、贝尔格莱德孔子学院秘书叶子 , 说出了许多学员的感觉和他们对中国的深刻了解与认知。她通过 11 年刻苦学习中国语言文化 , 获得了博士学位。她特别喜欢一位前辈曾经说过的话 :" 你不应该问我中国怎么样 , 因为我已经离开中国三个月了 , 所以我介绍中国及其人民可能是过去式。"

据介绍 , 本届研修班有来自 34 个国家的 38 名青年汉学家参加 , 年龄都在 45 岁以下 , 其中 10 名 "70 后 "、21 名 "80 后 ", 甚至还有 7 名 "90 后 "。他们大多数中文非常流利 , 而且在中外交流以及中国经济、社会、文化研究方面颇有建树。他们和中国的缘分 , 是一个个生动的故事。

研修形式精彩多样

王玉主的演讲既有专业深度广度 , 又生动幽默 , 引人入胜。他告诉记者 ," 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 是宣传话语应该让别人能听懂。干巴巴的宣教会令人讨厌 , 必须让学员能提起神来 , 所以有时我会为一个严肃话题举一个风趣的例子 , 这个例子也可以测试学员们跟不跟得上 , 听懂了没有 , 他笑了就是懂了。" 他强调对青年汉学家的传播要格外关注并有所侧重 ," 汉学家对中国比较了解 , 他们回国后是中国问题权威 , 遇到问题就会发声 , 使周围的人对中国加强了解。"

这个班集中授课 3 天后 , 海外青年汉学家将按政治、经济、文化、国际关系等组别 , 分赴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等学术机构和高校开展为期约两周的对口研修。之后 , 他们将前往贵州省考察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生态文明建设和当代科技发展的情况。

巴基斯坦拉合尔旁遮普大学讲师.. · 阿巴拉 · 艾哈迈德对贵州之行很期待。他 2015 年第一次来中国 , 去过江苏、江西、安徽 , 非常喜欢景德镇瓷器。去年他参与了巴基斯坦庆祝中国新年的活动 , 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邀请他来参加这个研修项目。他说 , 巴基斯坦流行的观念是 " 不管去没去过中国 , 都应该了解中国 ", 这次来中国前 , 他所在大学负责人希望他努力做好中巴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使者 , 加强双方合作交流。王玉主的讲座对他很有启发 , 因为他本人在大学里也教授中国当代历史文化课 , 所以他对几天来中国学者们有关中国经济、历史、文化的讲座内容深有体会 , 很有共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