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

贵州雷山麻料村:“小银锤”敲出苗乡幸福路(2)

2018-09-08 11:56:22 网络整理 阅读:153 评论:0

“工作站是..,非遗扶贫工坊是振兴传统工艺助力精准扶贫的载体,它既有文化价值,也可以发挥经济价值。”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龙佑铭说。贵州工作站成立后,以政校行企多方合作、集产学研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开展研修研习..、示范引导、品牌培育,提升传统手工艺的市场竞争力。

“工作站和工坊对我们帮助非常大,除了号召银匠回乡创业,还提供资金帮助银匠外出..和工艺传习。”李林书说。在工作站和村两委的推动号召下,2018年初,麻料全体村民入股近100万元成立麻料银绣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申请58万元扶贫资金建立了银绣传习馆。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更离不开人才。让“银凤凰”们回乡,工作站发挥了重要作用。麻料“80后”银匠潘仕学是苗族银饰县级传承人,原在外从事银饰加工。今年初,他经工作站选派参加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银饰研修班,拓宽了眼界,并响应号召回村创办6家银饰工坊,成为麻料银饰产业发展的带头人。越来越多的“潘仕学”回村创业,让麻料重新响起了清脆的“叮当”声。

“公司+合作社”助力精准扶贫

“非遗助力精准扶贫,最重要的是帮村民找到致富新手段。”赵罡说。2018年初,麻料村依托银绣传习馆挂牌成立了“全国第一所银匠免费..学校”。

在赵罡看来,“免费..,村民不会吃亏”,因为游客能带动银饰、民宿和农产品销售。”今年暑期,麻料村共接待10余批传统工艺体验团。“银饰销售和民宿这两项让我们一家月均收入达到了7000元。”李世华说。

长期以来,麻料村的银饰作坊规模小、缺乏..和渠道,只能做其他品牌的供货商。村办公司成立后,采取订单生产、以销定产的“公司+合作社”模式,通过在线电商..和线下订货渠道,将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贫困户在公司指导下,掌握了银饰制作新工艺,增强了结合市场的能力。

“麻料村的做法既提升了非遗的社会可见度,又让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龙佑铭评价道。通过“抱团发展”,麻料人用小银锤敲出了一条文化和旅游融合的苗乡发展新路。

麻料众多银匠工坊依托公司,带动了贫困户致富。李世华吸纳了4家贫困户加入他的银饰工坊,经他..帮扶的贫困户月均纯收入可达3000元。潘仕学带动了3户有手艺没市场的贫困户共同发展。“现在公司月入8万元左右,计划年底将净利润的6%分给村里贫困户。”李林书说。游客来了,产品销路活了,麻料人的幸福路越走越宽。

[责编:刘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