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

中国特色 国际大都市的上海厚度(3)

2018-10-08 07:00:48 网络整理 阅读:146 评论:0

沈湘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这一目标定位,不仅对上海自身发展是决定性的,对于整个世界来说也是开创性的。社会主义属性的强调,是上海作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本质规定、自我认同和卓越标识,使上海鲜明地区别于其他公认的国际大都市,在全球格局、全国视野的大系统中明确了上海城市建设的目标、方向、功能和性质定位。

综观世界国际大都市,都不是突兀的“山峰”,都要依托世界级的城市群和协调一体的区域发展;其竞争表面上看来是作为“山峰”的核心城市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作为“山脉”的城市群、区域发展之间的竞争。对于上海而言,一方面要带动长三角发展,充分发挥“龙头”作用,一方面要借助作为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的长三角的雄厚实力,拱卫和巩固其核心地位。因此,必须站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高度,“一盘棋”谋划,合理布局产业、疏解功能,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共同富裕中夯实上海建设国际大都市的基础。这些工作只有在社会主义旗帜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才能真正快速、实质、高效地完成。坚持社会主义正是上海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优势所在。

社会主义特征

体现在上海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多个维度

主持人:上海的社会主义特征应包含哪些因素,如何衡量?

石良平:关于社会主义性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标志性特征去理解:

社会主义的最基本特征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在所有经济要素中,中国的土地要素是公有制的,包括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这从根本上保障了城市的大规模开发与更新,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持续城市化的过程中,这种制度降低了开发成本,有利于最先进的城市规划理念落地。

能够有效实施适应大都市管理和要素市场有序运行需求的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单靠市场经济规律是很难管理特大城市的,因而全世界特大城市一般都存在所谓的“城市病”。政府应对城市实施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和有效的全方面管理,这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有实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