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

红遍大江南北,他是宁波“小百花”..第一人(2)

2018-10-08 21:46:26 网络整理 阅读:58 评论:0

2000年,邹建红奉命调任宁波歌舞团,再次充当“救火队长”的角色。当时宁波市歌舞团实行经济包干,机制不顺,体制不活,节目形式单一,演员收入不高。

邹建红上任后,大刀阔斧,三管齐下:

一是整顿队伍,让“人在曹营心在汉”演员限期回归;

二是访贫问苦,把账面上仅有的7万钱支付了几个生重病员工的医疗费;

三是结合市场需求,新创了快板、踢踏舞、杂技等多种形式的文艺节目。

几个月后,演员们回来了,人心暖了。宁波市歌舞团逐步走上正轨。

2003年,宁波成为全国首批文化体制改革的试点城市,并决定在宁波歌舞团实行股份制改造,政府占股52%,员工持股48%,要求作为总经理的邹建红自己必须拿出10万元入股。

这意味着歌舞团要靠自己养活自己,很多人劝邹建红不要丢了“铁饭碗”,剧团是不可能在市场中仅凭自己生存下去的。

这时歌舞团演职员们站了出来,提出只要邹建红肯带着他们干,他入股的钱大家出。邹建红深受感动,最终决定和大家一起干,自己掏出10万元,与员工共同持股。

宁波市歌舞团有限责任公司成为全省第一个改制院团。改革让歌舞团焕发了前所未有的活力,演出收入一年上一个台阶,从2003年的380万元到2011年的3500万元,成为全国文艺院团改革的标杆。

红遍大江南北,他是宁波“小百花”..第一人(2)

组建演艺集团再出发

2011年,为响应中央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号召,我市启动了新一轮改革,已过知天命之年的邹建红再次擎起改革的大旗,成为新组建的宁波市演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面对千头万绪的改革重任,邹建红首先从内部机制上下功夫。通过打破原本按职称级别享受工资待遇的分配办法,采取聘评分离,形成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机制。院团演职员习惯了“大锅饭”,这样的改革阻力不言而喻。但困难越大,邹建红的干劲却越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