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

田兆元:城市化过程中的民间信仰遗产保护研究

2018-07-13 10:14:20 网络整理 阅读:113 评论:0

田兆元:城市化过程中的民间信仰遗产保护研究

研究民间信仰有诸多的视角,或着眼于社会管理,或着眼于结构功能分析。但在民俗学看来,民间信仰是一种文化遗产,在乡村城市化的过程中,由于城市扩张,乡村离散,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到巨大的挑战,面临失传消逝的危机。因此,我们对城市化进程中的民间信仰,应以传承保护的视角来讨论和分析。

作为城市文化遗产的民间信仰

1

近年来,管理层与学术界对于民间信仰的态度渐趋统一。从国家管理制度的层面,开始肯定民间信仰作为文化遗产的地位。2007年12月14日《..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把一些民间信仰特色很鲜明的传统节日增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具有明显的肯定传统信仰的正面功能的意义。

如清明节,是一个祭奠亡者、具有鲜明祖先崇拜意义的节日,清明节作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祖先信仰的合法性。同样,端午节内容虽然丰富,但是作为一个对于诗人屈原的祭奠纪念的日子,信仰则是该节日的最基本的内涵,屈原祭奠是最典型的民间信仰行为。

田兆元:城市化过程中的民间信仰遗产保护研究

国家法定节假日的制定具有广泛的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满足民众信仰需求是其重要目的之一。

2004年8月28日,10届....第11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批准中国政府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决定,在中国掀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热潮。

2006年5月,..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18项。在这518项中,从不同的角度列入民间信仰的内容,便是对于民间信仰的正面肯定。

其中最突出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十项“民俗”中的内容,一方面是大量的各民族充满民间信仰色彩的传统节日列入,更具突破性的是列入了黄帝陵祭典,炎帝陵祭典,成吉思汗祭典,祭孔大典等十项传统祭祀以及厂甸庙会内容,这是新世纪以来中国文化观念的一大突破,也是国家管理民间信仰的制度上一大突破。

田兆元:城市化过程中的民间信仰遗产保护研究

因此,有人认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民俗”板块,实际上是保护民间信仰的一个曲折地表达,这不是没有道理的。同时,在这个十大类的名录中,其他大类也有民间信仰的内容掺杂其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