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

改革开放再出发,上海面临四大格局变化(4)

2018-07-17 07:26:24 网络整理 阅读:173 评论:0

二是战略创新,重点是基于区域概念内涵变化的深刻理解形成新战略。

上海的发展战略是在对区域概念精准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针对外部区域,在经济全球化基本趋势延续的背景下,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且大国之间的产业制高点竞争也渐趋加剧,大国经济竞争往往伴随着大国之间“全球城市”的竞争。为此,上海应在科学研判全球化态势的基础上明确“卓越全球城市”定位,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特别是将提高全球金融配置能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制高点作为上海全球城市建设的核心任务。考虑到产业链附加值存在着“微笑曲线”,上海应在率先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能级提升的基础上推动产业融合,促使金融产业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增强整个产业体系的国际竞争力和域内辐射力增强。现阶段上海正在推进“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建设,一个积极的效果就是推动上海在产业融合中提高综合实力,在中外联动中凸显枢纽位置,它们还将形成对上海建成“卓越全球城市”的重要支撑。而通过降低产业进入壁垒、完善资本要素市场和增强政府公共品供给效力等,又将为上海“四大品牌”和全球城市建设提供坚实基础。农业农村发展对我国这个发展中大国具有基础作用,上海在具有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建设中也应纳入涉农科创内容,将建成全球卓越的农业科创高地作为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对内部区域,市场化改革已使我国区域间的商品和要素流动性显著增强,上海需要与其他地区、尤其是周边地区形成分工合作的经济社会关联。为此,上海应重视基于发展落差并采取纵向举措的区域协调发展,也应基于结构互补并采取横向关联的区域协调发展,依靠组织机构和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规则和公共服务对接,加快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建设进程。特别是,上海与浙江、江苏、安徽等地区地理靠近、交往紧密、产业互补,在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当务之急是相关地方政府积极顺应要素流动和产业梯度转移的趋势,使属地化的行政管理方式服务于流动化的经济运行逻辑。借助“互联网+”等技术工具加强区域间的信息互动和组织协调,推动基础设施、市场规则的同一化进程,促使长三角一体化在内涵上不断扩展,在层次上不断提升,进而放大长三角一体化的经济社会发展成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