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居 >

瓶史经典之《花觚的觚不觚》

2020-01-28 09:28:07 暂无 阅读:1889 评论:0

要说一种器形历久弥新,没有比得过觚的了。

不过今天不说觚,而叫花觚,一听就知道是用来养花或插花,是花瓶。但这不是现代人的发明,至少在明代就已经是这样叫了。可最早觚就是觚,不是花觚,也不用来插花。

最早要早到什么时候?宋代?唐代?不是,要早得多,是商周。觚是青铜器中的重要品种,各大博物馆都很容易见到。可见当时流布之广。觚在商周时是礼器,祭祀上用于倒酒,跟插花不沾边。

觚的器形张弛有度,收放自如,舒展大方,极为优雅。今天看到最经典的觚,像是上大下小的两个喇叭接在一起,连接处鼓起,像个接头。自上而下或自上而下都是圆的,但偏偏觚字的一边是个角字。

其实在孔子之前,觚都是有角的,到了孔子的时代,很多觚都没有了角,成了现在看到的样子。虽然这种变化得到了后世的欣赏,但在当时,却激起了孔老夫子极大的愤怒:“觚不觚,觚哉!觚哉!”(《论语-雍也》)用现代语说,就是“觚不像觚,这是觚吗!这是觚吗!”。

何以至此?

如果只是形体的变化,自是无足轻重,但在孔子看来却不那么简单,这种变化体现的恰好是礼崩乐坏,是可忍,孰不可忍。

不可忍归不可忍,圆形的觚还是更受欢迎了。特别是到了明代,不但旧的青铜觚被翻出来插花,瓷器也大量的仿烧,再加以变化,延续到清代,更是蔚为大观,成了大家族。

瓷器花觚中,我最喜欢的是扎扎实实仿青铜器的,从器形到纹样,恭恭敬敬,只是材质上变了,气质上也就不同,像这种孔雀绿釉,没有斑驳锈迹,但色调幽深,看着看着,人像是要陷进去。

瓶史经典之《花觚的觚不觚》

但这种仿青铜器的花觚用来插花,的确是太瘦,而且不稳定,所以不断改良,总体上是加粗。康熙时的这件天蓝釉花觚,仿佛是把标准形压扁了,身形丰润,釉色也换上了淡淡的天蓝釉,温润如玉,和器形配合得极好。所有的精雕细刻一律不要,只是上下几道优雅的弦纹,中间的鼓上点了一排鼓钉。几点几横,毫不单调。

瓶史经典之《花觚的觚不觚》

再粗。

如这件茶叶末釉,弦纹鼓钉也没有了,中间鼓起处化圆为方,多了几分刚强,茶叶末釉厚重如古铜,气质完全变了。同样精彩。

瓶史经典之《花觚的觚不觚》

还有更粗的。近于直筒,明代最为流行。体型也大,雄壮威武。如果和最初的觚放在一处,不提醒,外行很难觉察他们的血缘关系。

瓶史经典之《花觚的觚不觚》

变粗之外,更有其他精妙的变化。最为人称道的要算海棠式花觚。最大的变化是口沿,呈海棠式,当然通身跟着变,端庄典雅,一派大家风范。

瓶史经典之《花觚的觚不觚》

还有一种算是近亲,算是花觚的变体,太特殊,都有了自己的名字,叫凤尾尊,上部看是变粗壮的觚,下部已经成了将军罐或梅瓶的样式。凤尾尊体形硕大,气派非凡。

瓶史经典之《花觚的觚不觚》

瓶史经典之《花觚的觚不觚》

清代还有一种特殊的花觚叫唐英花觚,是唐英的发明,可以分上下两截,还有卡扣,装上去卡上,就不能直接拿下,神乎奇技。

瓶史经典之《花觚的觚不觚》

种种不觚,若是孔老夫子泉下有知,不知道再会发出何样的感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