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浙大一院 | 我们是如何降服“尿毒症”的?

2018-06-27 23:52:54 网络整理 阅读:115 评论:0

浙大一院 | 我们是如何降服“尿毒症”的?

作者 | 浙大一院肾脏病中心

来源 | 搜狐健康

慢性肾脏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重大疾病。目前我国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已高达10.8%,患者数已超过1亿人。慢性肾脏病如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终将发展为终末期肾病,,俗称尿毒症。

尿毒症患者体内各种毒素和代谢废物不能通过肾脏排泄,大量积聚,导致患者吃不下饭、走不动路、晚上不能平卧、呼吸困难等症状,甚至导致心跳骤停和死亡。在中国古代,尿毒症被称为“关格之症”或“癃闭”,意即上下不通,是必死之症。据统计,目前我国尿毒症患者已高达150-200万,对患者造成严重痛苦,对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因此尿毒症诊治不仅是医学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也是事关国际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

尿毒症在整个人类历史中一直被视为“绝症”,虽然东西方医学界尝试过“放血”“汗蒸”等各种方法治疗,均以失败告终。上世纪20年代起,人们开始尝试应用“透析”原理来清除尿毒症患者体内的毒素。所谓“透析”是指利用半透膜原理,将中大分子的蛋白质等有用物质保存在体内,而将小分子的尿素等代谢产物和毒素滤除。开始时人们利用人体腹膜这一天然半透膜,将干净的液体灌入患者腹腔,待毒素交换入这些液体后再放出体外,称之为腹膜透析(腹透),老百姓形象地称之为“洗肚子”。直至上世纪50年代腹透仍是尿毒症治疗的可能尝试选择,但是其治疗效果很差,没有患者能长期存活。上世纪40年代起,人们又发明了将患者血液引出体外,在人造的透析器中进行物质交换和清洁,然后回输体内的方法。器官移植是解决解决器官衰竭的终极方法,我国古代就有“扁鹊换心”的传说。人类历史上第一例肾脏移植开展于1947年的波士顿,用于救助一位感染性休克和肾衰的而孕妇,同样由于技术不成熟而没有成功,直至1954年世界首例同卵双胞胎肾脏移植成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