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别再替刘禅洗白 揭秘乐不思蜀的真相

2020-02-14 18:26:44 暂无 阅读:1279 评论:0

#新作者扶植计划 第二期# 刘禅(207年-271年),字公嗣,小名阿斗。三国时期蜀汉孝怀皇帝(223年—263年在位), 又称后主,汉昭烈帝刘备之子,母亲是昭烈皇后甘氏。

别再替刘禅洗白 揭秘乐不思蜀的真相

景耀六年(263年),曹魏权臣司马炎派钟会邓艾伐蜀。邓艾偷袭阴平小道,兵临成都,蜀后主刘禅投降。

刘禅投降后被押送到魏国首都洛阳。司马昭宴请刘禅,故意安排蜀国的节目,在旁的人都为刘禅的亡国感到悲伤,而刘禅却欢乐嬉笑,无动于衷。司马昭看见这种情形就对贾充说:“想不到刘禅竟糊涂到了这种地步,即使诸葛亮活到这时,也不能辅佐,何况是姜维呢!”贾充说:“不是如此,殿下您又怎么能吞并他呢。”

有一天,司马昭问他说:"是否会思念蜀地?"刘禅回答说:“这里很快乐,不思念蜀国。”知道了这事,随侍刘禅的郤正就指点他说:“如果司马昭再问起时,你应哭泣着回说:‘先人的坟墓都葬在蜀地,我是天天都在惦念着。’”后来司马昭再次问他时,刘禅便照着郤正教他的话回答。司马昭于是说:“为何像是郤正的语气呢?”刘禅听了大惊,睁眼望着司马昭说:“您的话确实没有错。”左右的人都笑了。

因为乐不思蜀这件事,有人觉得刘禅大智若愚,因为只有这样回答才能保全自己的性命。还有人说刘禅是真傻,是一个懦夫。那么真相究竟是怎么样的呢?刘禅是真傻还是装傻呢?

别再替刘禅洗白 揭秘乐不思蜀的真相

一:众所周知新政权建立以后,开国皇帝杀前朝的皇帝和宗室是惯例,所以,我们觉得刘禅是不得已而为之,为了活下去不得不向司马炎低头,说出乐不思蜀那种贻笑千古的话。

这种说法不能说是错的,但是不能混淆了时代。在刘禅那个时代,这种做法还不是很普遍。比如周赧王和汉献帝都是善终的,再远一点,商纣王之子武庚,周武王还给他封了爵位,魏元帝曹奂也是善终的。不过当时魏元帝还在位,对于刘禅没有参考价值。

在刘禅那个时代,都讲究一个“吃相”,也就是说新政权的开国皇帝夺了旧政权的江山,但是不能“吃相”太难看,夺了人家的江山就要善待人家的皇帝和宗室。不能赶尽杀绝。

‌对前朝宗室赶尽杀绝这一惯例始于南朝宋的开国皇帝刘裕,南朝宋武帝刘裕永初元年(420年),刘裕不仅屠杀了晋恭帝司马德文,并且对晋朝的宗室大肆屠杀。从此开始,历朝历代的末代皇帝几乎无一不是梗死。比如南朝宋的宋顺帝,南朝齐东昏侯等等。

别再替刘禅洗白 揭秘乐不思蜀的真相

‌ 二:我们再来看看吴末帝孙皓亡国后是如何做的。

公元280年,东吴灭亡,吴末帝也被押送到洛阳。

贾充对孙皓说:“听说阁下在南方挖人眼睛,剥人面皮,这是什么样的刑罚?”孙皓说:“有做为臣子却弑杀他的国君以及奸险狡诈不忠的人,就对他用这种刑罚。”这是在讽刺贾充杀害高贵乡公曹髦,贾充听后,沉默不语,非常的惭愧,而孙皓则脸色不变。

此事另有一种说法:有一回晋武帝与王济下棋,王济问孙皓:“听说你在吴国时剥人面、刖人足,有这回事吗?”孙皓回答说:“作为人臣而失礼于君主,他就应当受这种刑罚。”其实是讥讽在皇帝面前坐姿不正的王济。

别再替刘禅洗白 揭秘乐不思蜀的真相

还有一次。晋武帝派人把孙皓以及投降的吴人带来相见。孙皓上大殿向晋武帝叩头。晋武帝对孙说:“朕设了这个座位以等待你已经有很久了。”孙皓说:“我在南方,也设了这个座位以等待陛下。三十年后司马睿果然又在建业建立东晋。

司马炎问孙皓说:“听说南方的人喜欢做尔汝歌,你能作一首吗?”孙皓正在喝酒,乘机举着酒杯劝晋武帝喝酒说:”昔与汝为邻,今与汝为臣。上汝一杯酒,令汝寿万春!”晋武帝非常后悔让他作诗。后来王歆之曾效仿此句,向刘邕道:“昔为汝作臣,今与汝比肩。既不劝汝酒,亦不顾汝年。”用来表达对后者轻视之意。

别再替刘禅洗白 揭秘乐不思蜀的真相

三:并且,无论怎么看曹奂、刘禅和孙皓。刘禅也是最不应该死的。

亡国之君分为两种。一种是被权臣架空,后被篡位的。一种是被其他政权消灭的。刘禅是被消灭的,他在洛阳没有任何根基。相对于刘禅来说,曹奂对于司马氏的威胁更大一些。更何况,为了接下来的灭吴更加顺利一点,司马氏也会对刘禅网开一面,给世人一个仁义之君的样子,不会对刘禅痛下杀手。所以,刘禅根本没必要说乐不思蜀那些话。

综合以上,刘禅乐不思蜀绝对不是装疯卖傻,而是真的没心没肺的言论,跟他善终没有多大关系。

别再替刘禅洗白 揭秘乐不思蜀的真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