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清末语文课本什么样?图文并茂,网友:开了眼界了

2020-02-17 21:29:28 暂无 阅读:911 评论:0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最近常常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在学生的语文能力比不上古人呢?且不说现代很多学生写不出那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就是遣词造句,对典故的运用能力也是差之千里的,更不要说写什么五言,七言诗了,写个白话文都是结结巴巴的,什么原因呢?当然这有时代发展的原因,现在人需要学习的科目太多了,不像古人,专注于研究语文,所以文学素养自然没比不上古人。我们都知道古代私塾启蒙课本是《三字经》,《百家姓》之类的,但是近日,偶然看到了一本一百多年前的清末语文课本,实在有点大开眼界,从这本一百多年前的教材也能看出当时的教育理念,应该说对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都是有启发的。

清末语文课本什么样?图文并茂,网友:开了眼界了

那个时候的语文还叫做“国文”,下面这是一套出版于1911年的第二册国文教材,因为那是时候小学是四年制,所以这本教材相当于现在的二年级上册的水平。从封面上看,它是由清政府的学部编撰的。这部教材发行后不久,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被推翻,所以应该说,这是清政府发行的最后一套国文教材了。

清末语文课本什么样?图文并茂,网友:开了眼界了

那个时候对老师是很尊重的,家家户户祖宗都会供上“天地君亲师”牌位,这也是唯一供上神位的职业。所以这开学第一课便是拜老师的祖师:孔子,这一个细节在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也有描写,开学第一课便是拜孔子。这就是所谓的“仪式感”,这种习惯一旦养成,将会深入到思想,所以古人对老师的尊重是在骨子里的。

反观我们现在,虽说尊师重道的口号还是很响,但是没有了以前那种发自内心的尊重,师生感情中掺杂了太多的东西,学生不敬畏老师,老师不敢管学生,家长对老师不信任,这实在有点让人唏嘘。

清末语文课本什么样?图文并茂,网友:开了眼界了

虽说是国文课本,但也要告诉学生进入学堂将要学习什么,这个时候的学校不再只是教授四书五经了,也开始教授数学。所以第二课告诉学生:入学堂,学算法,有笔算,有珠算,先学加减,后学乘除。言简意赅,告诉学生关于数学的教学内容。

清末语文课本什么样?图文并茂,网友:开了眼界了

清末语文课本什么样?图文并茂,网友:开了眼界了

就像现在一样,语文的学习不仅仅是认字,写作,还需要渗透一些生活的常识,就像我们在语文课本中也会教学生认食物,花朵,蔬菜等一样,这也是算是学以致用了。这第六课让学生认识了鲤鱼,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长度“尺”和“寸”,用大鲤鱼长数尺,小鲤鱼长数寸让学生比较形象地认识这两个当时常用的长度单位。

下面的第十课是教学生认识几种动物,描写也很有意思:虎似猫而大,狐似犬而小,驴似马而非马,鲸似鱼而非鱼,用了一些比较生动活泼的语言,比方,配以插图,让学生更好地记住这些动物。

清末语文课本什么样?图文并茂,网友:开了眼界了

清末语文课本什么样?图文并茂,网友:开了眼界了

除了生活常识之外,这做人的基本道理也是要传授的,这就是现在我们所谓的“德育”,那个年代,对品德教育也是非常重视的。第二十六课教授了交友之道,用“蓬"和"白沙"作比,教育孩子交朋友要“近君子,远小人”。

而下面这几句话我们也都很熟悉了: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些话放在今天都是至理名言,可见那个年代也是很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的。

清朝原本是没有学部的,那个年代,私塾是主流,私塾教授的主要就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之类的,有一定基础之后,就开始教四书五经了。后来在康有为等人的倡议下,设立学部,这套教材便是清朝的学部编印的,比之只传授《三字经》的私塾那是进步许多了,就是现在看来,这也是一部比较好的教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