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古代如何处理"归降者",入手明朝,谈古政府对"达官"的管理与优遇

2020-02-25 15:25:10 暂无 阅读:1518 评论:0

古代如何处理"归降者",入手明朝,谈古政府对"达官"的管理与优遇

在明朝初期的时候,中央政府对"达官"和少数民族的态度一直持有积极政策,先让笔者为读者举一个典型例子:

明初吴氏家族居凉州,第二代开始因明朝调离达官子弟至京城的政策而逐漸迁居京师。初居凉州,吴允诚的最初的职责,主要是管理随他内附的五千部众,因此吴氏家族的社会关系也是以达官为主的部族关系,家族文化亦保留了蒙古诙的文化习俗、英勇尚武。

迁居京师后,家族子弟大多编入京城守备,居于汉文化圏,脱离蒙古部族的生活环境,社会关系逐步转变为以武盲为核心的官僚关系为主,家族文化、礼仪习俗也逐渐融入到汉文化中。随着生活环境、文化习俗、任职环境的改变,吴氏家族的成员于明朝中后期完全融入了明代的官像体系中,吴氏家族也失去了明显的..特征,融入了汉文化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

吴氏家族能够自内降明朝以来,兴盛二百多年,高不开其家族的自身特点及朝廷认可和明朝的达官政策。其家族发展的内因,首先是吴氏家族成员具有对明朝明确的认冋和心理归属感,与中央朝廷保持一致,参与征战和平定地方叛乱。

其次是家族成员出色的军事素质,尤其是前三代, 甚至以牺牲性命的代价,为家族的兴盛打下了基础;再次是家族女性的影响力,吴氏家族娶进的女子多有智谋,教育后代的同时还能积极锥护家族社会关系、争取家族利益。外因则主妥是朝廷的认可。

古代如何处理"归降者",入手明朝,谈古政府对"达官"的管理与优遇

自受封者吴允诚开始,吴氏家族就获得了朝廷的赏识与任用,明成祖嘉其与妻子忠勇,封伯罷,世袭的貴族身份为吴氏家族的兴盛打下来坚实的基础;其次是吴氏家族与上层社会的稳定交往,与皇室、达官的姻亲关系,与各级武官的冋僚关系等,对吴氏家族的兴盛起到了积极的辅助作用。

吴氏家族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对明朝产生了一定的彩响。吴允诚携众来归,集体定居边 裹、率众北征,充实了卫所,増强了边境的稳定,吴允诚内降后,吴氏家族得到了明朝的优待,有助于动摇北元官员的心理,吸引北元达官内降;此外,吴氏家族成员获取了明朝政府的信任,得以掌握兵权,打破了明朝外族掌军的禁令,促使明中后期的番将得以掌兵,有利于充分发挥明朝少数民族将领的军事才能。一.明朝为何重视对"达官"待遇和管理

1.中央将其安置在中原地区,加强中央集权

明朝对归附人的安置政策最早开始于洪武朝,从《明实录》等文献记载来看,明太祖最先考虑将这些蒙古贵族就地安置,或者将归附明朝的"幾人"安置在以首都南京为中心的周边地区,以供他们居住,并加以控制。

永乐朝沿用这一办法,归附人不仅安置在南京周围,而且北京及其附近地区也都有安排,甚至包括湖广、山东等地。随着归附人数量的增多,安置地方逐步扩展到全国各地,以下就具体情况加以说明。

首先,首都南京及其周边地区(包括应天、凤阳、淮安、扬州、庐州、徐州等府)是蒙古达官最早南迁的地区,这类安置在南京的达官群体被安插在首都诸卫所中,编为军户,安排各自任务,随时听候征调。

古代如何处理"归降者",入手明朝,谈古政府对"达官"的管理与优遇

其次北京及其周边地区(包括顺天、保定、真定、河间等府)是安置归附人的又一重要地点,北京是明朝的政治中心和军事重镇,永乐以后被安置在京师及其周边地区的达官,其首要责任是保卫京师,可见其地位之重要。

正统元年十二月,对于京师达官的数量,据《明实录》记载,吏部主事李贤再者就是湖广和山东等地及其周边地区。《明实录》记载上述诸地亦是安置蒙古达官之地,如洪武十年,明太祖任命故元诸王"伯忽为赣州镇抚"。

外,邸复生在《试论明朝初期居住在内地的蒙古人》一文中考证在山东所属德州、济南、东昌(今山东聊城市)、螫山卫(今山东即墨县东)以及浙江沿海、江西赣州、广西廉州(今广西合浦)、贵州平越(今贵州福泉)、云南、 福建等地,都有有蒙古人居住的记载。

2. 为了实现统一全国的现实需要

为了实现统一全国的现实需要,明太祖始终强调蒙汉共处,在任用上一视 同仁。据《明太祖实录》我,明太祖主张"天下一家,用人之道至公无私"气 等政策一样。而不是与元朝"不明先王之道"。

永乐时期,在明成祖"降者抚之,顺者怀之"的招降政策影响下,许多蒙古诸部众愿意归附明朝。对络绎不绝的归降者,明朝政府按照"待以至诚,优与恩赍,仍授官职,听择善地,安生乐业""之原则,给予任用和封赏。故许多蒙古贵族、官员降明后成为了各地卫所"达官"。

古代如何处理"归降者",入手明朝,谈古政府对"达官"的管理与优遇

洪武时期,归附人降明后,其身份地位发生了很大变化。洪武朝的归附人中,以授任金吾右卫指挥同知、千户及带俸者为最多。除此之外,在北边防御重镇的东胜、永平、大宁、山西、大同、凉州、甘州等地及其南方的云南、浙江等地被授于各级实官或带俸虚官者亦有很多。

从朝廷对归附人的任用政策看,永乐、洪武两朝完全一致,即明朝安置任用在各地卫所的"达官"主要以蒙古贵族和故元官员为主。其职位中,以授金 吾卫、燕山卫等卫所"带俸"最众,当然还有授于各地卫所千户、百户等职者,这是永乐朝与洪武朝任用降臣的最大区别。

3. 完善明朝的民族政策

第一,从明初朝廷对归附人的赏赐政策看,永乐朝和洪武朝没有本质的区别,明成祖继承明太祖对招保归附人的民族政策,并且加大对归附人安置和赏赐的力度,他提出"降者抚之,顺者怀之"的招降政策之后,蒙古诸部众归附者络绎不绝,各地卫所达官的数量日益增多,主要以蒙古贵族和故元官员为主。

明代杨荣在《北征记》中记载,成祖对归降人"待以至诚,优与恩赍,仍授官职,听择善地,安生乐业"。第二,永乐初期,明朝对归附人的赏赐细则己渐趋完善,明初统治者按照降人原来的职位高低标准分别予以封官赏赐,这就可以规范明朝对归附人赏赐授予的制度,以减少明朝在任用官员的过程中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和纠纷。明代人评论道:"当文皇帝世,内附靴官,率部落杂居塞上,不异我民。"二.洪武、永乐朝达官的职责

1. 征战戍守

古代如何处理"归降者",入手明朝,谈古政府对"达官"的管理与优遇

首先是要发挥达官的优势,征战戍守是大部分内地卫所达官军最基本的职业。明政府给他们分别授予官职,发放俸禄,并依据战功进行加官进爵。有的达官甚至做过五军都督,数人受封公侯伯等爵位。归附的达官参与了洪武朝对故元的讨伐战争,并且随着明成祖靖难,稍后,一批达官又参与了云南、四川、湖广、两广、福建等军事活动,屡立战功。这些达官的英勇表现贏得了汉族官军的高度称赞。

2. 民族外交工作

因为他们的身份、语言、职业,让他们从事明朝的民族和外交工作,明朝主管对外交往事务的机构中,任用了一些具有语言天赋和交往才能的达官。明朝代替前朝统治天下,明朝取代元朝的过程中,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遇到许多因语言不通,且亟需处理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能识文断字且能进行汉蒙语言口译的达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明初朝廷任用这些达官,让其从事与处理文件和文字的工作。明初朝廷对元朝文件资料整理的过程中也遇到难题,明太祖为了方便招降北元势力,多用归附达官中的北元旧臣。3. 结语

自蒙古人归附明朝后,明初统治者对其进行了安置和赏赐,不同的身份地位其安置赏赐结果也不尽相同。

明初统治者由于归降达官背景的不同,制定了对达官不同的管理方式,由锦衣卫镇抚司代为管理的达官主要组成是故元王公大臣、军官将士,因明朝初期与蒙古旧部的政治关系,明初统治者制定了达官管理达官的管理方式,在这种管理方式中,卫所直接授命达官中的部族首领,再由其管理属下达官,通过对首领直接领导,使明朝对达官的管理责任到人。

古代如何处理"归降者",入手明朝,谈古政府对"达官"的管理与优遇

这种管理方式,对有效管理前来归降的各族移民有很大的积极作用,促进了明朝的大一统。由于明政府对达军釆取了妥善安置的方法,所以他们的物质生活有较为穏定而充足的保障。他们长期与汉族人杂居相处,生活由不习惯到逐步适应,社会生活与汉民族一样渐趋丰富多彩。

明初朝廷对达官采取优厚的待遇,是为了消除他们的对立及反抗情绪,创造平和的民族关系。为实现这一民族融合或同化的过程,明初政府制定了语言和服饰方面的政策,为消除元朝在语言、文字、服饰和生活习惯等在全国的影响,达官这一特殊群体在民族融合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