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最后不了了之,有个原因一直被忽略

2018-08-28 20:09:16 网络整理 阅读:197 评论:0

东汉末年,董卓废少帝立献帝,专权乱政,搞得民怨沸腾。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最后不了了之,有个原因一直被忽略

于是,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郡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乔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北海太守孔融、广陵太守张超、北平太守公孙瓒、上党太守张杨、长沙太守孙坚、渤海太守袁绍、骁骑校尉曹操、西凉太守马腾、徐州刺史陶谦十八路诸侯组成联军,讨伐董卓。

然而,十八路诸侯联军气势汹汹而来,最后却不了了之而去,草草收场,以失败告终。原因何在?

说起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为何会失败,大家可能都会想到,袁术想自己称帝、听信谗言断绝孙坚的后勤补给,袁绍与袁术兄弟内斗等十八路诸侯各怀鬼胎,貌合神离,内部矛盾重重的原因。

十八路诸侯发动讨伐董卓之初,郑泰就曾对董卓分析认为:其一、袁绍只是一个公子哥,张邈只是忠厚长者,孔融只会高谈阔论,这些人全无军事才能,临阵交锋,决不是董卓的对手。其二、十八路诸侯中,大多数人的官职是自己封的,未得朝廷任命,尊卑没有次序,互不服从。加之他们各自都存了保存实力、以观成败之心,不肯同心合力,共进共退,失败只是迟早的事。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最后不了了之,有个原因一直被忽略

即便是联军内部的鲍信也对曹操说:“夫略不世出,能拨乱反正者,君也。苟非其人,虽强必毙。”言下之意就是,联军如果不是由曹操这样的人才来统一指挥,必将失败。

后来局势的发展果然如郑泰、鲍信所料。因为袁绍家族底蕴深厚,四世三公,联军推举袁绍为盟主。结果袁绍不听曹操之言,不仅无法约束各部,诸侯们每天只在酒桌上“讨伐”董卓,驻足不前,自己也以权谋私,趁袁术派孙坚前去攻打董卓之机,任命周昂为豫州刺史,偷袭并攻占了孙坚的根据地阳城,终于导致粮食吃尽,兵众四散,讨伐董卓的义举就此不了了之,草草收场。

确实,十八路诸侯各怀鬼胎,貌合神离,内部矛盾重重等,是讨伐董卓失败的重要原因。但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事情的成功或失败,往往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之所以失败,除了大家一再强调的诸侯内部矛盾这个原因之外,也不应该略了董卓的应对之策。因为董卓的应对之策,也是导致十八路诸侯失败的重要原因。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最后不了了之,有个原因一直被忽略

董卓的应对之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