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身处官场,历经“十朝不倒”,冯道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

2020-06-02 03:31:27 暂无 阅读:1095 评论:0

历史上,每个朝代的更迭覆灭都伴随着战争、谋算。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后,中国迎来了数百年的繁盛。而自汉之后,伴随着战争,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时期,每个朝代都似昙花一现般辉煌和落寞。

古代中国,朝代更迭大多是几大势力共同争夺,多见皇子之间谋求算计,所涉战争也并不多。

而春秋战国、东汉末年三国鼎立、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则国家之间战争不断。各民族,各地区有各种势力纷繁错绕,大国强势便想着吞并小国,小国不甘落后便想要成为强国,以战争谋和平,却又反反复复,仍不见各国平息战火。乱世之中,更易英雄辈出,为才者当以智立身。今日说的便是一位"十朝元老"冯道。

身处官场,历经“十朝不倒”,冯道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

以宋为界,历史人们对冯道褒贬不一。宋朝之前,人们更多地去赞扬冯道的政治业绩,夸赞其谋算之术。而宋朝之后,人们却多以贬之,欧阳修、司马迁斥其不知廉耻,做事行径无耻之尤。近代历史学家的评价也多为负面,范文澜说他是奴才的奴才,至今也有很多人将其视为行事龌龊,缺乏道义观念之人。冯道究竟是个碌碌无为,毫无建树的庸官,还是勤勉为政,敬君爱民的忠臣,世人心中自得定论。为何世人评价褒贬不一,冯道又是如何成为"十朝元老"?

冯道出生于战乱频生的五代十国,生于耕读之家,所以幼年时勤奋善学,能写文章,清贫之间倒也安身乐道。赡养父母之余读书便是冯道的一大乐事,不敢怠慢,以求有日能施展才能,报效王朝。

身处官场,历经“十朝不倒”,冯道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

成年后的冯道为自己谋求出路,便去做了五代时期桀桀燕王刘守光的幕僚,初期因自己的博学多识,很是受刘守光的赏识,后来因在刘守光想要率军征讨定州时加以劝阻,言辞之间得罪了刘守光,便被贬入狱中。刘守光率军征讨失败后,冯道从监狱逃出,前往太原并投诚当时的晋王李存瑁。后来的冯道在李存瑁的麾下扶摇直上,直到李存瑁成为五代时期后唐的开国皇帝,冯道已官至户部侍郎,一时风光无限。

身处官场,历经“十朝不倒”,冯道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

风光正好时,上天总会出些变故,因家中父亲骤然离世,身为孝子的冯道只得辞官回乡,赡养遗亲。回到家乡的冯道因看到家乡贫苦,便拿出俸禄救济乡民,虽身处朝堂之外,但冯道也仍然关心天下朝堂之事。当时身处境外的契丹部族正是强盛之时,于是想将冯道掳至契丹,却因种种缘故,也未能成真。

冯道在守孝结束后,被庄宗重新召回宫中谋政,却在回宫途中得知,王朝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李嗣源发起兵变,被叛军拥立为帝,成为了后唐明宗。明宗同样赏识冯道之政名,便将其封为兵部侍郎,后又官拜宰相。官运亨通的冯道仍然勤励爱学,不止本人善文言,精文章,也十分赏识那些家境贫寒却才华横溢的有志之士,并积极举荐他们为朝尽忠。朝中官员亦对冯道敬服有加。

身处官场,历经“十朝不倒”,冯道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

清泰元年,李从珂起兵叛乱,攻打洛阳,冯道率百官拥其为新帝,后虽先被撤去丞相之位,但也在不久后官复司空。在李从珂登基后三年,石敬瑭便起兵谋反,在汴梁建立了后晋。石敬瑭赏识冯道其人有从政之才,便将其留任封为宰相。不久派遣冯道出使契丹,回来后更是被晋高祖石敬瑭封为鲁国公,恩宠有加。

晋高祖病重离世后,冯道辅佐其幼子石重睿登上帝位,成为后晋出帝。却因君臣离心,被降为节度使。后晋出帝在位四年后,耶律德光进攻后晋,冯道便成了后晋降臣。随行耶律德光北归契丹之时,遭遇耶律德光病逝,被留在了镇州。九月归附于后汉,被授位太师。历经后汉高祖,后汉隐帝。

身处官场,历经“十朝不倒”,冯道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

冯道晚年时期,汉隐帝被害,懂得耐心蛰伏的郭威继位成新帝,建立了后周,成为了后周太祖。不过数年,后周太祖便离世,其子世宗继位,冯道仍被尊为朝中重臣。太祖逝世不久,冯道也因病去世,享年73岁。世宗悲痛将其追封为瀛王,赐谥文懿。

身处官场,历经“十朝不倒”,冯道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

冯道此生辅佐君主十位有余,且在每个朝代都能被重用,若说冯道此人昏庸无能确是不可取的。若非有真才实干,怎会有如此多君王将其奉为上臣。单以"汉奸"论之,未免太过盲目。但若说冯道此生绝无过错,怕也是万万不能。古代朝臣莫过于一个"忠"字,而冯道却侍奉了数位君王,若无心机手段,又如何能安然度过朝代更迭中的战乱危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