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中国人要读一下这本《宅兹中国》,了解“中国”这个词背后的奥秘

2018-09-02 17:15:29 网络整理 阅读:54 评论:0

今天带给大家的这本书叫《宅兹中国》,副标题叫做“重建关于‘中国’的历史叙述”,作者是著名的历史学家葛兆光先生,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教授。这本书的书名“宅兹中国”,是西周一件名叫何尊的青铜器文物上的铭文。“宅”就是居住,“兹”就是这里,“宅兹中国”就是在中国这个地方居住的意思。何尊上的铭文讲的是周成王继承周武王的遗志,在中原地区建造东都雒邑的故事。“宅兹中国”的“中国”指的是中原地区,这是历史上对于“中国”这个词的最早记载。

中国人要读一下这本《宅兹中国》,了解“中国”这个词背后的奥秘

《宅兹中国》这本书是一本文集。作者曾在一次访谈当中提到其中文章的编排逻辑,这个逻辑很有意思:在平时,我们并不会在意“中国”这个词语的含义,但是当我们对于国家命运感到焦虑的时候,就会反思“中国”究竟是什么,这种焦虑往往来自外界给我们的压力。在历史上,中国曾经有三次面临这种外界压力,,从而引发了关于“中国是什么”的反思。一个人要不断通过反思来获得成长,一个族群也是如此。正是这三次反思,塑造了我们今天对于“中国”的认知:

一、作为中国人,我们对中国具有民族主义的情感,也就是把中国看成是自己的祖国,这可以追溯到宋代,当时的人们就已经具有了类似的情感。

二、我们认为中国是世界各国中的一员,这起源于明末清初。

三、我们认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包含汉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这种认识要到晚清民国时期才得以奠定。

今天咱们就从中国这三次反思入手,来解开“中国”这个词背后的奥秘。

中国人要读一下这本《宅兹中国》,了解“中国”这个词背后的奥秘

我们先来看宋代对于“中国”的讨论。宋代的中国失去了世界帝国的荣光,被迫面临东亚大陆上的多国体系。辽国、西夏、金国和蒙古都先后对宋朝虎视眈眈,这引发了宋代士人对于“中国”这个词的关注和焦虑。

北宋时期,有两篇文章相当引人瞩目,一篇是大学者石介的《中国论》,这是古代中国历史上第一篇专以“中国”为题的政治论文。文章中的民族情绪非常激烈,比如他说奉行礼乐的是文明的中国,披发文身的是野蛮的夷狄,如果中国和夷狄不仅住在一起,在文化上也相互混杂,那么中国将不再是中国,所以应当把中国和夷狄分开,其中最急迫的就是抵制外来的..。第二篇文章是欧阳修的《正统论》,这篇文章对宋朝以前的历代王朝到底谁是正统、谁是异端进行了一一的辨析,实际目的是证明宋朝才是正统,而且要捍卫这个正统。

中国人要读一下这本《宅兹中国》,了解“中国”这个词背后的奥秘

这两篇文章只是当时社会心理的一个缩影。宋朝与唐朝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唐朝是一个世界帝国,东亚大陆上的大多数族群都对唐朝表示臣服,而宋朝却始终生存在北方少数民族的阴影之下。面对少数民族的压力,宋朝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民族情绪,也就是把中原..的传统作为“中国”的传统,并强调要建立以“中国”为主体的文化。这种观念还表现在宋朝已经具备了明确的边界意识,也就是在自己与少数民族之间划定边界。西方理论强调,边界意识是民族国家观念中特有的意识,但宋朝其实也具备了这种意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