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中国人要读一下这本《宅兹中国》,了解“中国”这个词背后的奥秘(4)

2018-09-02 17:15:29 网络整理 阅读:54 评论:0

中国人要读一下这本《宅兹中国》,了解“中国”这个词背后的奥秘(4)

在这一时期,还发生了一件重要的事,那就是清朝取代明朝,于是朝鲜和..开始争论“谁才是中华文化血脉”的问题,使得“天下”体系在东亚也面临解体,中国开始成为东亚多国体系中的一员。

在17世纪中叶清朝取代明朝以后,因为东亚内部文化认同的崩溃,东亚地区已经不是一个以中国为核心的“天下”,而是一个由多个国家组成的“国际”体系。虽然所谓的朝贡体系还维持着,但朝鲜、..与中国之间实际上已经是单纯的贸易关系,这种贸易已经不具备小国朝拜大国的礼节性含义。

我们先来看朝鲜的例子。明朝时期,朝鲜出使中国的使节所写的笔记,通常叫做《朝天录》之类的名字,也就是来朝拜天子。但清朝时期,朝鲜使节有一本日记叫做《燕行录》,“燕行”就是去北京出个差的意思,其中的感情已经和“朝天”完全不同了。朝鲜使节对于自己仍然穿着明朝的衣冠感到特别的自豪。乾隆年间,一个朝鲜使节在笔记中留下了这么一笔,说每次问清朝人身上穿的是什么衣服,他们脸上都有惭愧的神色。可见,朝鲜人觉得清朝的风俗习惯已经根本不是华夏了,华夏的文化在朝鲜保存得更为纯粹,这说明朝鲜才是华夏,在文化上要高于清朝。因为实力的差距而被迫前来朝贡的朝鲜人,因此在心理上获得了补偿。

中国人要读一下这本《宅兹中国》,了解“中国”这个词背后的奥秘(4)

我们再来看..人的例子。17世纪以后的..正处于德川幕府时期,德川幕府限制对外交流的政策,使..人对中国人的了解主要通过中国人前往长崎的商船。..人见到已经剃发易服的中国人,第一反应是惊讶,第二反应则是轻蔑。他们觉得既然清朝人的衣冠已经丧失了华夏的传统,..的衣冠保留了华夏传统,那么岂不证明中华文化在..,..才是华夏?不少..人为了证明这一点,就故意去询问前来长崎的中国人,以此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比如一个叫关龄修的..人,就拿了..保存的东坡巾,也就是宋代文人的头巾,跑去对一个中国船员说:我们..人的衣冠都是根据上古的礼经制作的,宋朝的司马光、朱熹恢复的..衣冠也是这个样子,你们那里一定也有吧?中国船员只好尴尬地承认,清朝的衣冠和以前已经不一样了,前朝的服饰我们也不敢收藏,只是在看戏的时候才能见到。

中国人要读一下这本《宅兹中国》,了解“中国”这个词背后的奥秘(4)

..人这种文化上的优越感,很快便上升为政治上的优越感。一个叫野田希一的..人曾经和一个叫刘圣孚的中国船员聊天,他故意问道:你们清朝的太祖皇帝是哪里人?刘圣孚撒了个小谎,说“是江南人”。野田希一丝毫不给面子,立刻戳穿:“我听说清朝的太祖皇帝生在长白山下,不知长白山在江南的什么地方?”这话很厉害,其实就是攻击中国的皇帝不是..,中国已经沦为蛮夷国家。可见,在..人看来,中国作为中华的历史已经结束,中华与夷狄之间的次序已经颠倒,..的政治地位也应高于中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