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中国人要读一下这本《宅兹中国》,了解“中国”这个词背后的奥秘(3)

2018-09-02 17:15:29 网络整理 阅读:54 评论:0

这个时期发生了两件重要的事。第一件事是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带来了关于外部世界的最新知识。

利玛窦来华之前,中国和外界也通过贸易和出使等途径保持着联系,中国人也从外国商人和旅行者那里获得了一些关于外部世界的信息,但这些信息被中国人整理成文字以后,总是会混杂许多主观想象,这些想象大多来自《山海经》等古典文献。比如元代有一本书叫《异域志》,里面主要是记录了外部世界的风土人情,其中就把一些旅行者的实地见闻和古典文献中的传说故事混杂在了一起。比如里面有关于狗国、女人国、小人国的记载,这些显然来自《山海经》。甚至就在利玛窦来华前夕,明朝的著名学者王圻和他的儿子王思义编了一本名叫《三才图会》的书,里面照旧混进了比如君子国、长人国、小人国这样的传说。可见,当时中国人对于外国的了解,主要还是通过想象。对他们来说,中国就是天下这个观念看上去仍然牢不可摧。然而,利玛窦的来华改变了这一点,使中国人开始接受了关于“中国”的新观念,也就是中国其实是世界中的一员。

中国人要读一下这本《宅兹中国》,了解“中国”这个词背后的奥秘(3)

1583年,利玛窦进入中国,在广东肇庆开始了他的传教活动。1584年,利玛窦制作并印刷发行了著名的《山海舆地全图》,这幅图反映的地理格局与今天的世界地图基本相似,这对当时中国人世界观的冲击,可以用天崩地裂来形容。中国人第一次接触到了近代的地理知识,这些知识在中国落地生根,不断传播,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传统中国关于“天下”的观念逐渐瓦解和崩溃,人们逐渐接受了新的世界。那些来自《山海经》的关于外国的想象和传闻,逐渐被西洋人传来的真实知识所代替。在今天北京的故宫博物院中,收藏着几幅《万国来朝图》。在这几幅大致绘制于乾隆年间的图画中,荷兰人、英吉利人和法兰西人的面貌已经和真实的情况较为接近了。也就是说,在利玛窦来华以后,古代中国逐渐放弃了对于“天下”的想象,而接受了世界是一个多国体系,中国只是其中一员的事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