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古籍版本:习惯(时间)的力量

2018-09-22 04:39:07 网络整理 阅读:57 评论:0

一个汉字的形、音、义,总是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其中有一些本来是「错的」,却因为用的人多了,用的时间长了,就变成另一种「真」。比如某些字音,,翻看《现代汉语词典》各个版本,就能发现一些端倪。

又如一些先秦古籍或《说文》中的某些字的「本义」,(由于地下金石资料不足)本来被解释错了,但是错的一直被沿用,错的其实就可以说成是真的。因为字本来就只是一个符号。如果我们都认为这个「错的」是对的,这个错的便成为一个标准,成为一个新的符号,使用它们就不会影响人的正常交流与记录。

再如一些古诗、文、词中的名句经常被「单独摘出」,从而「断章取义」,一传十十传百,成为大部分人的「共识」,因此便赋予了它们另一个「真意」。

可见:

答知友问:为什么《道德经》版本会出现异同?

1.手抄致误

文化史上三次划时代革命:

造纸术:不用再受累于金石、帛、丝、竹、木等的贵与重;

唐宋印刷术:不用再陷于手抄之累;

网络电子化:不用再困于死记硬背。

抄写时必然有抄错字的时候。

2.印刷术对善本流传的影响

印刷术流行后,为了节约时间,或著者传诵著作,刻书之风大起。书籍按照刻印的主体,可以分为官刻本、家刻本、坊刻本。特别是坊刻本,除了少数人,几乎都是逐利之徒。而且学识有限,不能对文本进行精校,对于一些不认识的字,不经考证,胡乱改一个字就付梓印刷。因此这样的版本流行于世,带来的后果可想而知。

3.古、今文学派之争(古书真伪之争)?

(1)非「秦记」皆烧之?

那「秦记」里有没有《道德经》佚文?

(2)野火烧不尽?

我们都知道历史上出现很多次「文字狱」。通过禁书焚书,达到文化专制,钳制思想,巩固统一的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