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史林漫步】中国现代音乐的启蒙——学堂乐歌

2018-09-29 18:50:58 网络整理 阅读:189 评论:0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这首曲调优美、意蕴深厚的歌曲,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创作者李叔同,是我国“学堂乐歌”的早期倡导者之一。所谓“学堂乐歌”通常是指清末民初新学堂的校园歌曲,也常用于指代那时新式学堂中开设的乐歌课。李叔同这首《送别》就是当年国内流行的“学堂乐歌”。

“学堂乐歌”的起源

清朝末年,以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为主导的维新派痛彻于当时国情,鼓吹变法,受西方思想影响,在走富国强兵之路的同时,认识到了音乐教育的重大意义。维新派著名学者梁启超对音乐教育极其看重,他说:“盖欲改造国民之品质,则诗歌音乐为精神教育之一要件,此稍有识者所能知也。”(《饮冰室诗话》)于是,受西方基督教音乐的传入以及早期新式军歌的影响,1898年,资产阶级改良派第一次提出在新式学堂中开设“乐歌”课。“乐歌”乃对应“徒歌”而言,是指乐曲与歌曲,也特指带伴奏的歌唱。

【史林漫步】中国现代音乐的启蒙——学堂乐歌

△黄遵宪

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的晚清诗人、教育家黄遵宪对清末“学堂乐歌”的开创也颇有其功。他不仅广为宣传乐歌,还于1902年前后创作出《军歌二十四章》《幼稚园上学歌》以及《小学校学生相和歌十九章》,尤其后者被梁启超称之为“亦一代妙文也”,明确指出:“此诸编者,苟能谱之,以实施于学校,则我国学校唱歌一科,其可以不阙矣。”——黄遵宪的这首《小学校学生相和歌十九章》成为当时具有代表性的“学堂乐歌”,歌曲号召小学生“雪汝国耻鼓汝勇”,要敢于担当,如其末章云:“勉勉汝小生,汝当发愿造世界。太平升平虽有待,此责此任在汝辈。”

虽然清末维新派失败,但他们积极倡导国民音乐教育的思想被教育界延续了下来。在20世纪初,受到时代风潮影响,当时中国许多有识之士如沈心工、曾志忞、李叔同等东渡..,学习明治维新后的音乐教育。

相关文章